光熱發電獲得了理性且優越的政策支持。但這個猶如火箭發射般前進的產業已容不得半點失敗的余地。從業者都知道,他們走到了十字路口。
「 觀望者的考量 」
作為投資人加業主,中廣核是這批淘金者中最為“熱情”的企業。2015年6月,中廣核正式發布德令哈50MW槽式光熱發光項目光場EPC招標、以及傳熱儲熱系統EPC招標。
其中,中廣核對投標人的具體經驗資質上有十分嚴格的要求。投標人至少在提交標書截至日期之前的過去八年間有槽式光熱電站的承包、分包商或管理承包商經驗,且電站最低裝機容量為50MW,并且上述項目至少已成功運行2年以上。可見積極布局背后,中廣核力圖求穩之心。
中廣核并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中廣核的態度,恰恰反映了當下人們的普遍求穩心態。因此,在技術路線選擇上,多數從業者選擇了更加穩定的塔式和槽式。在能源局公布的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名單顯示,批準的20個示范項目中,除了碟式之外,塔式有9個,槽式有7個,菲涅爾式有4個,技術路線也分為熔鹽、導熱油和水工質三種。
塔式為什么會多一些?公開資料顯示,它的聚焦溫度高,與熔融鹽結合后理論上的效率高。而且工程量也小,塔式像一個鋼筋水泥的柱子,上面只有一個集熱器,不像槽式,50兆瓦有2.5萬個集熱器。
但資本仍舊是光熱電站面臨的一大挑戰,盡管從政策環境、技術前景來看,光熱電站似乎擁有了能夠吸引資本的一切優點。但部分光熱電站市場仍然缺少資金,甚至有業內人士透露,這批20個示范項目中,有一些已開始尋求轉讓,甚至一些倒賣路條的現象初露端倪。
“國內的金融機構也被前幾年光伏制造業的糟糕局面影響了。一聽新能源首先想到的就是棄風限電、產能過剩、破產等,就不敢投資。我們不得不一直解釋,光熱本質和火電一樣,比光伏更穩定,比火電更清潔。”一位民營企業總經理對雜志記者表示。經過光伏的沉淀之后,很多人都冷靜了,很多投資人和設備投資商也變得理性。
金融界的人士則有自己的觀點。“金融資本是最趨利的,投資者考慮的有三個要素,電價是否穩定、系統是否安全、市場是否廣闊。可目前,電價未來一定是要降的,降多少還不知道;光熱電站資產是不是真的像企業說的那么優質,不然不會存在這么大的融資難題;現在棄風棄光那么嚴重,誰來保障光熱的消納?這都是疑問。”
一位銀行內部從事融資的人士對記者說,“融資難從側面反映出光熱電站自身存在一些盈利風險,在示范項目成功投運之前,金融行業擔憂多少年會收回成本。”
大多數從業者還是很冷靜的,一位從業者表示。現在都覺得電價高,可是最早光伏的電價達到20元錢一度。雖然光熱在轉化效率上有優勢,但作為孿生產業,光伏的效率也在不斷地提高,十多年前,光伏的效率最多做到11%,現在已經接近20%。業內人士認為,光熱發電目前明顯的是成本高,那么該如何發揮光熱的優勢,尤其是高效率、傳熱、轉換和儲熱的技術?
天瑞星總經理陳步亮認為:“企業光有錢不行,光熱有很大的技術門檻。像反射鏡的制作,可以花錢從國外買生產線,現在基本上都是采購國外的,但是真想做好也是不容易的,集熱管就更不用說了。投資者擔憂設備有效率和壽命的問題引發電站壽命的波動。以集熱器來看,它聚焦的光的強度非常強,冷熱溫差也非常大,沒有光會迅速降溫。所以它的工作環境很惡劣,對材料的要求非常高,這些都是所面臨的挑戰。”
除了突破技術瓶頸,關鍵還是要找到風險和回報之間的平衡點,這里面又涉及到電站的規模問題。根據光熱先驅西班牙的經驗,西班牙當初政府制定政策是50兆瓦以下,是他們在推動過程中的一個指標。后來大家就開始研究多大的機組最合適,目前來講公認的是十萬到二十萬之間,不同的技術會有所區別。機組越大回報越高,風險也高,但是效率也高。
其次,不同技術路線的光熱發電,其經濟性也千差萬別。所以,在這批示范項目中,以5萬千瓦機組和10萬千瓦機組居多,5萬千瓦是西班牙人的經驗,投資大約是15億左右,實際上,10萬千瓦的最經濟,回報率也最高。
不同的技術路線也要對應不同的模式,盡管此前因成本高昂而備受詬病,中航工業一名內部人士告訴《能源》記者:“如果碟式作為一個小型分布式系統,他也是有優勢的,特別是針對一些離網地區。”
還好多數投資者早已做好了心理準備。“2020年以前,電價可能還會下降,作為部件供應商就會有很大一個挑戰:如何適應明天的市場需求,質量不行價格高都是不行的。大家有一個目標,十三五期間,能夠達到一個比較理想的電價,估計在七毛到九毛之間。”陳步亮表示。
作者:閆笑偉 李帥 來源:能源雜志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