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煙臺市首座太陽能光伏充電站在煙臺公交集團高新區場站落成并投入試運營。在山東省,這種將光伏發電技術應用于公交運營的新模式尚屬首例。
原標題:山東首例光伏發電技術應用于公交運營
來源:經濟導報
作者:杜楊
日前,煙臺市首座太陽能光伏充電站在煙臺公交集團高新區場站落成并投入試運營。在山東省,這種將光伏發電技術應用于公交運營的新模式尚屬首例。
與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近年來的飛速增長對比鮮明,受困于高額的建設和運維成本,充電站(樁)的建設相對滯后。煙臺光伏充電站的成功運營,為未來充電站(樁)的建設運營提供了新的思路:光伏發電系統與電網電源形成多能互補、多能協調,既能滿足新能源汽車充電的需求,又能有效降低電網負荷并間接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
記者調查發現,光伏充電樁受限于日光照射,與新能源汽車白天頻繁使用、夜間集中充電的常見運營模式形成錯位,節能功效難以發揮;另一方面,若在人員密集的商業區大規模建設光伏充電站(樁),還會形成人與車爭陽光的錯位,建設起來非常困難。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導報特約評論員徐逢賢認為,新能源汽車與光伏發電都是“可替代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并無不可化解的矛盾,未來前景廣闊;政府在可替代能源研發應用方面,既要做好政策性引導,也要規范市場,防止局部遇冷或過熱。
“車歇人不歇”
12日,記者來到位于煙臺高新區公交場的光伏充電站時,看到近20輛新能源公交車一字排開,正停在百余米長的、由太陽能光伏發電板拼接而成的罩棚下。罩棚下豎立著10臺近2米高的充電樁,每臺充電樁上都有兩支充電槍,正給停靠的新能源公交車充電。
這時,一輛公交車駛入充電樁旁的停車位,司機在與調度人員簡單交流后,駕駛另一輛已充滿電的公交車離開公交場繼續運營,調度人員則將充電槍插入剛停靠的公交車上,為其充電。
據調度人員介紹,這款公交車續航里程50公里,僅夠運營線路來回一趟,但充電時間也不長,“單槍充電一個半小時,雙槍充電兩個半小時,充電的時間正好夠公交車來回一趟,車歇(充電)人不歇。”
除此之外,公交車場還停靠有幾輛續航里程能達到150多公里的新能源公交車,“這些車白天運營時不用充電,一般在后半夜電網負荷低的時候一次充滿。”該調度人員告訴經濟導報記者。
“白天運營晚上充電”也是其他城市新能源公交車的常見運營模式,據濟南公交總公司企業文化部部長趙東云介紹,新能源公交車需要長時間不間斷的充電,所以在夜間不運營時集中充電,白天則集中運營,濟南只有個別長線路新能源公交車才需要在白天充電。
據了解,“白天運營晚上充電”的濟南公交已推廣使用新能源車1214輛,滿足了全市23.3%的運力;而“車歇人不歇”的煙臺光伏充電站,40輛新能源公交車只有20輛能同時上路,如分成3條長20公里的線路運營,單趟僅能保證3-4輛車在線,在發揮光伏充電優點的同時客觀上造成了運力緊張。
作者:杜楊 來源:經濟導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