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經濟發展最快的發展中國家之一的印度,長期以來都為電力短缺所困擾。
陸上風電發展如火如荼
除太陽能發展得如火如荼外,該國在發展風電上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
印度發展風電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該國政府第六和第七個國家五年計劃中就已經啟動相關的風電項目建設。
據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發布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印度繼續保持著亞洲第二大風能市場的位置,超越西班牙在累積裝機容量上排名全球第四,新增風電裝機容量2623兆瓦,累積容量25088兆瓦。
具體來說,2015年印度絕大多數風電場分布于Rajasthan、MadhyaPradesh、Maharashtra和AndhraPradesh邦。這些項目由大型獨立發電企業(IPP)如RenewPower、HeroFuture、Continuum、Orange、Mytrah、OrientalGreenPower等負責建設。這些風電場采用加速折舊(AD),發電刺激計劃(GBI)和可再生能源證書(REC)機制。為了解決電網一體化的挑戰,政府發起了綠色走廊計劃。該計劃的目標是改善印度地方(南方)電網與國家電網之間的聯系。這一舉措將促進各邦之間的電力傳輸。
除此之外,目前該國28個邦和中央直轄區已經定義了針對可再生能源的可再生能源購買義務(RPO)。
然而,與RPO相聯系的可再生能源證書(REC)框架并未取得成功,該框架被用于邦與邦之間購買和銷售基于可再生能源的電力。這主要是由于各邦及市場監管機構不遵守RPO和執行不力。發電廠可以選擇由國家監管機構決定的優惠關稅,范圍為3.50~5.91盧比/千瓦時(0.05-0.08歐元)或者獲得可交易的REC(最低價格:1500盧比/兆瓦時,19.8歐元/兆瓦時;最高價格:3300盧比/兆瓦時,43.7歐元/兆瓦時)。
印度發展風電雖潛力不小,但高利率(11%-13%)和有限的債務融資供應是開發商和國內OEM廠商面臨的挑戰。盡管資金成本高,去年印度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價值超過100億美元(99億歐元)。印度大多數邦級電力領域公用事業公司的財政健康狀況不佳,無法遵守RPO,因此不愿意購買風電。
據悉,Maharashtra邦拒絕簽署更多的風電購電合約(PPA)。Maharashtra邦于2015年7月通過了一項新的可再生能源政策。該政策規定,總共5吉瓦的風能項目將投入生產。其中,1.5吉瓦將用于完成配電公司的RPO,其余的風電項目的3.5吉瓦可以用作開放獲取、自留式消耗或REC(可再生能源證書)等。
然而,在2011年至2015年7月期間,Maharashtra邦公用事業公司已經簽署了約1吉瓦的風力發電的購電合約(PPA),這意味著它現在最多只能接受500兆瓦。實際上,這一直還沒實現,而且550兆瓦的完全建成的項目仍在等待購電合約。據了解總容量為364兆瓦的風力發電項目已于2014-2015年完成,另外192兆瓦已于2015-2016年完成。這也表明,ContinuumWindEnergy、GreenInfraWindEnergy、HeroFutureEnergies、ITC、MaharashtraSeamless和TataPower項目都面臨風險。
作者:張棟鈞 來源:中國電力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