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輝告訴記者,從目前的情形來看,今明兩年光伏廠商的前景還是不容樂觀,一部分廠商很可能陷入困境、破產或倒閉,特別是那些在外欠下巨額債務的公司。尚難走出低谷而更多企業人士認為,毋庸置疑,造成光伏行業倒閉潮重現的原因無外乎產能過剩。近期,知名光伏企業天威集團的破產重整讓這個行業再次蒙上沉重的陰影。
光伏行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領域,其前景不容置疑。然而,在當前的大背景下,盡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企業積極的自救,但終究難以承受這漫長的寒冬。今年9月份,曾經作為江西的驕傲,帶來無限風光的江西賽維,進入法院強制破產重整程序。賽維是江西省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企業,2007年6月1日登陸紐交所的賽維LDK創下了中國新能源領域迄今無法超越的最大一次IPO,并于當年10月達到市值巔峰的102.85億美元。
多家知名企業的破產讓這個行業蒙上了沉重的陰影。中研普華研究員閆素飛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前十大光伏企業的負債率較高。今年上半年,中國主要光伏企業英利集團負債率已達到128%,阿特斯、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的負債率也分別達到了81.17%、78%、77.27%。由于產能過剩等問題,中國光伏組件領域過去曾出現過中小企業的破產潮。現在,隨著“價格戰”升級和規模企業陷入經營困境,更大規模的破產或近在眼前。
而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則認為,中國光伏企業在海外被“雙反”,也是光伏行業陷入價格戰,企業陷入危機的根本原因。他同樣認為,照此下去,新一輪光伏企業破產倒閉潮可能會來臨。
尚難走出低谷
而更多企業人士認為,毋庸置疑,造成光伏行業倒閉潮重現的原因無外乎產能過剩。浙江一位要求不署名的光伏企業老板告訴記者,只要稍微注意一下排在前十的企業,看看他們今年的產能計劃,就會發現問題的嚴重性。“國內外有這么大的市場嗎?最后賣給誰去?”他說,最終企業只能赤膊上陣,拼價格比實力了,就看誰能支撐到最后。他放言,整個行業起碼要倒閉60%以上的企業,這個行業可能才會真正過上“好日子”。
盡管如此,業內專家仍然對包括光伏行業在內的新能源行業未來的前景表示看好。閆素飛對記者表示,目前行業確實經歷著特殊階段,隨著國家補貼政策的取消,行業洗牌不可避免。未來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龍頭企業優勢明顯高于二三線企業,更多的中小企業將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現金流差的企業將最先倒下。”宋清輝告訴記者,從目前的情形來看,今明兩年光伏廠商的前景還是不容樂觀,一部分廠商很可能陷入困境、破產或倒閉,特別是那些在外欠下巨額債務的公司。他分析,在國家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強的背景下,中國光伏產業有望在最近兩三年逐步走出低谷。
前景依舊可期
盡管光伏產業遭遇嚴重寒冬,但是全世界都在倡導新能源,太陽能是重要發展方向之一,未來前景依然被看好。近日,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院王斯在中國光伏大會上也力挺光伏產業。他說,雖然目前光伏度電成本在0.5-0.8元(僅指成本不是電價),根據不同資源條件的合理電價在0.6-0.9元/千瓦時之間,的確比火電和水電要高,不過,過去8—10年間光伏成本下降迅速,組件售價和系統初投資的下降幅度都達到90%左右,因此,可以預見,到2020年光伏電價將下降到0.4-0.6元/千瓦時,2025年將下降到0.3-0.4元/千瓦時,屆時,光伏發電將全面進入市場。
數據顯示,2015年光伏新增裝機量約15吉瓦,同比增長40%以上,連續3年全球第一,其中地面電站占比84%,分布式電站占比16%,而累計裝機約43吉瓦,躍居全球第一。閆素飛對記者表示,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光伏產業在我國依然是朝陽產業,未來五年國內光伏市場將會繼續升溫。
宋清輝對記者表示,光伏企業應該積極地研發更高效、更可靠以及更具性價比的產品,進一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使整個行業步入到良性發展軌道上去。同時,政府還應通過一些光伏扶貧項目,引導個別優質光伏企業繼續或加大投資。他說,光伏產業要想重塑未來,必須重塑從光伏生產到光伏發電消費的各個環節。不光需要政府政策支持,更需要光伏企業本身做出巨大的努力,度過光伏產業過剩等危機。
作者:鐘文 來源:中國企業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