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國家能源局在發布的《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中提出,大力推進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繼續開展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區建設,到2020年建成100個分布式光伏應用示范區,園區內80%的新建建筑屋頂、50%的已有建筑屋頂安裝光伏發電。很顯然,屋頂分布式光伏將成為未來光伏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瓶頸二
投資成本的問題
雖然國家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供電企業服務流程也很清楚,但是目前屋頂光伏發展速度并不快,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屋頂光伏上網電價高于現在的民用電價,安裝屋頂光伏發電設備及維護成本昂貴。這使得一些企業和個人不愿意投入資金發展屋頂光伏。
“在沒安裝屋頂之前,我對電站回本周期的計算過于樂觀。然而,當我仔細查閱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才發現0.42元里包含了17%的增值稅,實際補貼標準僅為每千瓦時0.359元。何況,光伏組件壽命25年,國家只補貼20年,最后5年并無補貼,收入也將減少。”一位不愿具名的安徽屋頂光伏用戶向記者坦言,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用電量也將持續攀升的現實,已建成的光伏電站贏利能力并不會有顯著的增強,將進一步蠶食賣電收入所得;如果在沒安裝前充分考慮到這些,個人可能不會建屋頂光伏。
記者還了解到,近年來,煤炭價格持續走低,也拉低了標桿電價,電網企業的收購價格并不高。實際贏利能力有限,讓多數已經并網的家庭光伏電站的實際回本周期比之前計算的6~8年又延長了約3年。
李世民認為,為推進屋頂光伏的發展,國家應進一步出臺發展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細則,加大補貼力度,同時金融機構還應出臺相關融資政策,創新投資模式,通過國家出資、企業投資和社會資本參與的形式,吸引個人、用電企業以及光伏企業共同參與屋頂光伏建設。
瓶頸三
并網難的問題依然存在
據記者了解,目前在我國西部等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不管是個人還是光伏企業的屋頂電站依然存在并網難的問題。這主要是由于這些地區電網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現行電網及配套設施不能適應屋頂光伏并網需求,再加上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標準不統一,光伏發電具有間歇性、不穩定等缺陷以及發電量、發電質量參差不齊等原因導致。
有一點需要指出的是,其實居民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并不是完全獨立的自發自用系統,須接入公共電網,如果沒有公共電網支撐,分布式系統就無法保證用戶用電的可靠性和用電質量以及創造出經濟效益。一旦出現并網難的問題勢必影響光伏企業及個人發展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的積極性。
在我國東部地區,由于電網基礎設施比較完備,并網難的問題相對出現較少,屋頂光伏發展較快。據了解,作為全國屋頂分布式光伏裝機規模較大的城市,截至去年8月底,嘉興已并網分布式光伏項目2521個,并網容量81.4萬千瓦,并網容量占受理容量比例為94.04%。目前嘉興在解決屋頂光伏并網方面的好做法值得肯定。
據了解,為破解分布式光伏并網難以及保障電網安全運行,國網嘉興市嘉善縣供電公司積極開展課題研究,經過一年多的探索,研制出國內首套分布式光伏并網接口一體化裝置。目前分布式光伏并網接口一體化裝置已在嘉興、溫州、衢州及江西九江等地推廣應用,受到各方好評,不僅節約了分布式光伏的投資成本,縮短了分布式光伏并網時間,而且有效提高了分布式光伏發電的經濟效益,在全國范圍內具有較大的推廣應用價值。
李世民對記者說,要想徹底解決屋頂光伏并網難的問題,首先國家須加快落后地區農網改造,提升農網供電能力和可靠性;另外,供電公司不僅要減少屋頂光伏并網的手續,而且還要開展技術創新應對屋頂光伏并網對電網的影響。
作者:楊鯤鵬 來源:中國電力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