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攸關國計民生和國家戰略競爭力。當前,世界能源格局深刻調整,供求關系總體緩和,應對氣候變化進入新階段,新一輪能源革命蓬勃興起。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能源消費增速趨緩,發展質量和效率問題突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刻不容緩,能源轉型變革任重道遠。“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推動能源革命的蓄力加速期,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遵循能源發展“四個革命、一個合作”戰略思想,深入推進能源革命,著力推動能源生產利用方式變革,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是能源發展改革的重大歷史使命。
三、政策取向
更加注重發展質量,調整存量、做優增量,積極化解過剩產能。對存在產能過剩和潛在過剩的傳統能源行業,“十三五”前期原則上不安排新增項目,大力推進升級改造和淘汰落后產能。合理把握新能源發展節奏,著力消化存量,優化發展增量,新建大型基地或項目應提前落實市場空間。盡快建立和完善煤電、風電、光伏發電設備利用率監測預警和調控約束機制,促進相關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更加注重結構調整,加快雙重更替,推進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抓住能源供需寬松的有利時機,加快能源結構雙重更替步伐。著力降低煤炭消費比重,加快散煤綜合治理,大力推進煤炭分質梯級利用。鼓勵天然氣勘探開發投資多元化,實現儲運接收設施公平接入,加快價格改革,降低利用成本,擴大天然氣消費。超前謀劃水電、核電發展,適度加大開工規模,穩步推進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展,為實現2030年非化石能源發展目標奠定基礎。
更加注重系統優化,創新發展模式,積極構建智慧能源系統。把提升系統調峰能力作為補齊電力發展短板的重大舉措,加快優質調峰電源建設,積極發展儲能,變革調度運行模式,加快突破電網平衡和自適應等運行控制技術,顯著提高電力系統調峰和消納可再生能源能力。強化電力和天然氣需求側管理,顯著提升用戶響應能力。大力推廣熱、電、冷、氣一體化集成供能,加快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建設。
更加注重市場規律,強化市場自主調節,積極變革能源供需模式。適應跨省區能源配置需求減弱的新趨勢,處理好能源就地平衡與跨區供應的關系,慎重研究論證新增跨區輸送通道。用市場機制協調電力送、受雙方利益,發揮比較優勢,實現互利共贏。堅持集中開發與分散利用并舉,高度重視分布式能源發展,大力推廣智能化供能和用能方式,培育新的增長動能。
更加注重經濟效益,遵循產業發展規律,增強能源及相關產業競爭力。以全社會綜合用能成本較低作為能源發展的重要目標和衡量標準,更加突出經濟性,著力打造低價能源優勢。遵循產業發展趨勢和規律,逐步降低風電、光伏發電價格水平和補貼標準,合理引導市場預期,通過競爭促進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實現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更加注重機制創新,充分發揮價格調節作用,促進市場公平競爭。放開電力、天然氣競爭性環節價格,逐步形成及時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符合能源發展特性的價格機制,引導市場主體合理調節能源生產和消費行為。推動實施有利于提升清潔低碳能源競爭力的市場交易制度和綠色財稅機制。
四、主要目標
按照“十三五”規劃《綱要》總體要求,綜合考慮安全、資源、環境、技術、經濟等因素,2020年能源發展主要目標是:
——能源消費總量。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41億噸以內。全社會用電量預期為6.8-7.2萬億千瓦時。
——能源安全保障。能源自給率保持在80%以上,增強能源安全戰略保障能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能源清潔替代水平。
——能源供應能力。保持能源供應穩步增長,國內一次能源生產量約40億噸標準煤,其中煤炭39億噸,原油2億噸,天然氣2200億立方米,非化石能源7.5億噸標準煤。發電裝機20億千瓦左右。
——能源消費結構。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5%以上,天然氣消費比重力爭達到 10%,煤炭消費比重降低到58%以下。發電用煤占煤炭消費比重提高到55%以上。
——能源系統效率。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煤電平均供電煤耗下降到每千瓦時310克標準煤以下,電網線損率控制在6.5%以內。
——能源環保低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能源行業環保水平顯著提高,燃煤電廠污染物排放顯著降低,具備改造條件的煤電機組全部實現超低排放。
——能源普遍服務。能源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實現基本用能服務便利化,城鄉居民人均生活用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
作者: 來源:國家發改委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