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攸關國計民生和國家戰略競爭力。當前,世界能源格局深刻調整,供求關系總體緩和,應對氣候變化進入新階段,新一輪能源革命蓬勃興起。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能源消費增速趨緩,發展質量和效率問題突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刻不容緩,能源轉型變革任重道遠。“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推動能源革命的蓄力加速期,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遵循能源發展“四個革命、一個合作”戰略思想,深入推進能源革命,著力推動能源生產利用方式變革,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是能源發展改革的重大歷史使命。
創新生產生活用能模式。實施工業節能、綠色建筑、綠色交通等清潔節能行動。健全節能標準體系,大力開發、推廣節能高效技術和產品,實現重點用能行業、設備節能標準全覆蓋。推行重點用能行業能效“領跑者”制度和對標達標考核制度。積極創建清潔能源示范省(區、市)、綠色能源示范市(縣)、智慧能源示范鎮(村、島)和綠色園區(工廠),引導居民科學合理用能,推動形成注重節能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風尚。
三、多元發展,推動能源供給革命
推動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五大國家綜合能源基地為重點優化存量,把推動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潔高效開發利用作為能源轉型發展的首要任務,同時大力拓展增量,積極發展非化石能源,加強能源輸配網絡和儲備應急設施建設,加快形成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體系,著力提高能源供應體系的質量和效率。
著力化解和防范產能過剩。堅持轉型升級和淘汰落后相結合,綜合運用市場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提升存量產能利用效率,從嚴控制新增產能,支持企業開展產能國際合作,推動市場出清,多措并舉促進市場供需平衡。加強市場監測預警,強化政策引導,主動防范風險,促進產業有序健康發展。
——煤炭。嚴格控制審批新建煤礦項目、新增產能技術改造項目和生產能力核增項目,確需新建煤礦的,實行減量置換。運用市場化手段以及安全、環保、技術、質量等標準,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和不符合產業政策的產能,積極引導安全無保障、資源枯竭、賦存條件差、環境污染重、長期虧損的煤礦產能有序退出,推進企業兼并重組,鼓勵煤、電、化等上下游產業一體化經營。實行煤炭產能登記公告制度,嚴格治理違法違規煤礦項目建設,控制超能力生產。“十三五”期間,停緩建一批在建煤礦項目,14個大型煤炭基地生產能力達到全國的95%以上。
——煤電。優化規劃建設時序,加快淘汰落后產能,促進煤電清潔高效發展。建立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機制,加強煤電利用小時數監測和考核,與新上項目規模掛鉤,合理調控建設節奏。“十三五”前兩年暫緩核準電力盈余省份中除民生熱電和扶貧項目之外的新建自用煤電項目,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存量機組利用率,使全國煤電機組平均利用小時數達到合理水平;后三年根據供需形勢,按照國家總量控制要求,合理確定新增煤電規模,有序安排項目開工和投產時序。民生熱電聯產項目以背壓式機組為主。提高煤電能耗、環保等準入標準,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力爭關停2000萬千瓦。2020年煤電裝機規模力爭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
全面實施燃煤機組超低排放與節能改造,推廣應用清潔高效煤電技術,嚴格執行能效環保標準,強化發電廠污染物排放監測。2020年煤電機組平均供電煤耗控制在每千瓦時310克以下,其中新建機組控制在300克以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每立方米35毫克、50毫克、10毫克。
作者: 來源:國家發改委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