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推動下,全國范圍內售電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成立,但截至目前,絕大多數的售電公司還未參與市場交易。售電公司要想要參與電力交易,大致要經過以下三個步驟:一是申報電量,二是競價配對,三是確定價格。
【假設】
偏差電量情景模擬
某電力用戶在月度交易前兩天,向電力交易中心申報自己下個月用電100度,而這個交易中心對偏差電量的允許范圍在±5%之內。如果下個月,這個用戶的用電量為95-105度,在交易中心的允許偏差范圍內,那它就不用交任何罰金。但如果它的用電量比95度要小,比105度要高,那么就要承受一定的罰款了。比如說,它只用了90度的電,那么除了電費之外,這個用戶還要為它偏差的10度電支付罰金,具體每度交多少,將取決于交易中心的規定。
用戶不擅長預測用電量,很可能將會尋求專業售電公司的幫助。由于電力不是大用戶的主業,因此讓每個大用戶都精準地預測出自己的負荷和用電量,是一件不經濟也不太可行的事,所以在申報電量方面,用戶將會更依賴于專業的售電公司。
對售電公司而言,目前電網公司已經有比較成熟的負荷預測方法可供借鑒,一般來講,其可以分為4個階段,分別是:影響因素分析、基礎數據準備、預測模型構建、后續跟蹤調整。
2)影響因素
可以看出,預測未來用電量是否精準,對售電公司的購電成本有著直接的影響,在這其中,除了自身的預測能力外,交易中心出臺的規則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目前,交易規則對售電公司用電量預測的影響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個因素:
影響用電量預測的幾個因素
作者:領航智庫 來源:能源雜志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