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我國能源變革主要有三大方向:一是優化布局推動新能源可持續發展;二是下大力氣促進天然氣的消費與生產;三是培育壯大以多能互補系統集成優化、互聯網+智慧能源工程為代表的新業態。
其中,多能互補集成優化有兩種形態,一個是終端利用的集成,另一個是能源供應基地的集成。就是把不同的能源形態,傳統能源和新能源結合起來,向用戶提供多樣化的產品,包括供電、供熱、制冷和燃氣供應等。這種多能互補系統組合優化的方式,最大利好是顯著提高能源系統轉化效率,實現能源梯級利用,把不同溫度的能量“吃干榨凈”,同時也降低供能的成本和價格。
在這個應用形態下,天然氣或成為主力能源,通過熱電冷三聯供為用戶提供支撐能源。風電、光電、生物質、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也將作為補充能源,在能源微網系統中得到應有份額,找到用武之地,這樣將會極大促進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發展,使其擺脫對大電網的依賴。
多能互補形態本身就是一個基本自給自足、以自我消納為主的能源微小系統。在這個微小系統里面,幾乎可以實現能源供需的自我平衡,與外面的大電網、大油氣管網只是互濟互補、相互備用的關系。這個方式如果能夠大規模推廣,對電力改革和天然氣體制改革都意義重大,因為它能夠使更多市場主體無障礙地進入供能系統大顯身手,進一步推動能源改革進程。
多能互補集成供能是新業態的初級版,而互聯網+智慧能源則是能源新業態的升級版。后者是指在多能互補集成的基礎上,用先進信息、自動控制和互聯網等手段,形成更大的市場交易和服務系統,將能源生產者和消費者融為一體,創造更多的能源增值服務。未來能源行業將不只是靠賣產品獲取利潤,而是更多通過提供高質量的智能化服務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這就有賴于多能互補優化供能,還有智慧能源這個新業態本身的競爭力,同時還需要現有能源系統的變革以及體制機制和政策的支撐,打破現有利益格局,形成合力,才能推動我國未來能源系統更好發展,形成一種新的增值模式,創造能源發展新的增長點和動力源泉。
當然,能源轉型變革需要制度做支撐,需要體制改革來配套。“三分技術、七分改革”,技術創新是基礎,更重要的是通過體制機制改革,來創造更為友好靈活的發展環境!笆濉蔽覈鴷钊胪七M電力、石油、天然氣領域的體制改革,放開兩頭即生產和銷售環節,嚴格監管中間的管網,形成公平開放充分競爭的態勢,吸引多樣化主體參與,提高市場效率。其中,價格改革是核心,要形成市場化、靈活調節的價格機制,激勵各類主體各盡其能、各得其所,促進能源轉型變革邁上新臺階。
(作者為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副司長,中國石油報記者劉倩根據會議發言整理)
作者: 來源: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