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能源體系中失去應有的角色和地位,可能還不是光伏所面對的全部,另一個較大的不利因素,則是現有“靠天吃飯”模式的可持續性問題
不過,與之相對的是,光伏企業并沒有成為其中的主角。其背后既與光伏企業所能調動的資源能力不足有關,也與其整體創新能力乏力相關。
畢竟,對于光伏企業而言,無論是在資產規模,還是融資能力,以及整體調動資源的能力方面,與火電企業或者是其他綜合性的能源企業相比,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在未來能源體系中失去應有的角色和地位,可能還不是光伏所面對的全部,另一個較大的不利因素,則是現有“靠天吃飯”模式的可持續性問題。
同樣是在上述新聞發布會上,何勇健還表示,在“十三五”新的形勢下,“保供”已經不是我國能源發展的重點和主要矛盾了,而是如何提高能源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規劃重點從保供應轉到了增效益,這是與以往五年規劃最大的不同。
在由“保供”到“提高能源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的背后,更大的影響在于,在能源總量需求下降以及軟硬件技術進步的背景下,不同能源種類之間正進入此消彼長的“替代”關系時期,其間的利益沖突也就注定無可避免。
具體到光伏而言,如何爭取或者是捍衛已有的對己有利的政策,將是最大的看點。如果不能做到這點,連“靠天吃飯”的模式是否能維系,可能都是問題。
作者:張廣明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