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十三五”能源發展專項規劃》已出臺,未來5年,南安將實施48個能源發展重點項目,分別涉及電力、石油、天然氣以及光伏發電、風力發電、水電、生物質能、泛能微網等項目。
建設能源互聯網 促進能源生產與消費生態體系建設
規劃提出,“十三五”將通過互聯網及其他通信設施,重點發展區域泛能微網、智能燃氣網、智能電網,實現區域制冷、工業蒸汽、天然氣以及電力生產與利用的智能化。
市發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南安將逐步建設涵蓋區域泛能微網、智能燃氣網、智能電網的城市泛能網,實現冷、熱、電、氣、汽等能源網絡融合,發展能源共享經濟和能源自由交易,促進能源生產與消費生態體系建設。
其中,在建成區以工業用能需求量較大的中閩石材商城、閩南第一建材市場園區、輝煌工業園和侖蒼鎮高新技術園等工業園區與供能設施為主體,構建工業園區泛能微網。改造部分既有燃煤蒸汽鍋爐、燃油蒸汽鍋爐或燃氣蒸汽鍋爐等供能設施,集成燃煤熱電聯產、燃氣熱電聯產、余熱余能回收、高效燃氣蒸汽鍋爐、管網優化、微電網、泛能微網運營調度平臺等多種技術高效應用。
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總容量進一步提升,其中水力發電123.2兆瓦,風力發電236兆瓦,光伏發電124.5兆瓦。同時,在智能用電環節,提出至“十三五”期末市中心城區用電信息采集系統覆蓋率達到100%,實現“全覆蓋、全采集、全費控”。
此外,規劃還對工業節能、建筑節能、交通節能、公共機構節能、商業民用節能、農村節能以及發展節能減排裝備制造業、發展節能環保服務產業等重點領域節能進行了要求。
在建筑節能上,將盡快推行75%的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大力發展低碳生態城市和綠色生態城區,到2020年,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50%。
在交通節能上,推進綜合交通、智慧交通、綠色交通、平安交通發展,完善以“客”為主、便捷舒適的公眾出行服務體系和以“貨”為主、經濟高效的現代交通物流服務體系。至2020年,南安公交車輛全部置換為新能源或清潔能源公交車。
作者:卓曉熹 王源森 來源:海絲商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