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光伏發電、清潔能源首次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加之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等部委相繼出臺推進光伏產業的配套政策和法規,業界期盼已久的全民光伏時代已然開啟。
后6.30時代 分布式前景大
經過這次非理性繁榮,業界隨之進入理性發展期。產能集中釋放之后,昔日榮光能否再現就此成為業界普遍關心的話題。
總體來看,受“領跑者”計劃和分布式支持,后“6.30”時代,光伏發電前景并不悲觀。
近日,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預測,2017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將達20-30GW的水平。其中,普通項目預計為12.6GW,領跑者技術基地預計為5.5GW,光伏扶貧項目預計為4.81GW,增補指標預計為10GW以上。對此,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研究員秦瀟預計,2017年上半年新增規模將會超過10GW。
1、集中式與分布式將分化
不過,按照歷史發展情況和未來發展趨勢來看,有兩大信號顯示集中式(光伏電站)與分布式(屋頂光伏)的發展前景不可同日為語。
第一個信號是:光伏電站經過爆發式增長,已步入平穩成長期。“十二五“電力工業發展情況顯示,光伏裝機容量由0.003億千瓦增至0.42億千瓦,年均增速為驚人的168.67%。相比“十三五”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目標由0.42億千瓦升至1.1億千瓦,預期年均增速為21.2%。剔除2016年非市場因素帶來的增量,光伏發電市場已進入平穩增長期。
第二個信號是:市場目標趨于分化,分布式剛起步。相關《規劃》均顯示,到2020年太陽能裝機總量定為110GW,光熱為5GW,光伏電站為45GW,分布式為60GW。機構統計,分布式光伏未來4年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高達58.17%。
2、棄光限電或掣肘集中式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光伏電站項目“大干快上”過程中,一些地方出現的“棄光限電”問題也較為突出。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并網太陽能發電累計裝機容量77.42GW,同比大增81.6%。與此同時,并網太陽能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為1125小時,同比下降99小時,降幅比上年擴大88小時。
讓人觸目驚心的另一個數據是,甘肅一家達150兆瓦光伏裝機企業,2016年近70%的裝機在閑置,是棄光最多的一年。甘肅的“棄光”問題并不是個案,在光伏發電發展較快的內蒙古、新彊和寧夏均有類似案例。一些地區的“棄光”問題得不到解決,無疑會影響到當地政府發展光伏電站的政策支持力度。
還需要注意的是,全國部分地區的光伏裝機容量已處于高位。數據顯示,新彊、甘肅、青海、內蒙古、江蘇和寧夏的光伏裝機容量均處于5GW以上,分別為8.62GW、6.86GW、6.82GW、6.37GW、5.46GW和5.26GW。按照一些省市10-12GW的規劃目標,未來發展空間已明顯壓縮。
而在全國各省市的裝機數據中,盡管2016年同比增速高達200%,分布式光伏的裝機容量相對偏低,2016年全國新增裝機僅為4.24GW,遠低于光伏電站的裝機水平。
作者: 來源:能源新聞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