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光伏發電、清潔能源首次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加之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等部委相繼出臺推進光伏產業的配套政策和法規,業界期盼已久的全民光伏時代已然開啟。
真正的分布式是“遍地開花”
按照國家劃定的能源發展路線圖,分布式將成為發展的主要方向。國家能源局官員在不同場合先后表示,能源局接下來將著力解決“三北地區”的棄光限電、可再生能源發電就近消納,以及爭取早日實現平價上網、推進光伏技術的普及、應用和引導光伏市場重心向中東部轉移等問題。
在促進光伏應用層面,發展分布式顯然是重中之重。首先,它面對的市場空間巨大;其次,它對應的市場人群也是最大。據不完全統計,我國住宅屋頂分布式光伏裝機市場潛力為4.3億千瓦,潛在發電量為4276億千瓦時。其中,城市屋頂可安裝面積約23.42億平方米,裝機潛力約7026萬千瓦,發電量潛力約702.6億千瓦時;農村屋頂可安裝面積約119.10億平方米,裝機潛力約3.57億千瓦,發電量潛力約3573億千瓦時。
此外,另有不具名專家也表示,目前根據全國的屋頂面積粗略估算,屋頂光伏裝機可能有上百個GW容量。
“中心突破,遍地開花,這才是真正的分布式。”某國內光伏業巨擘掌門人曾這樣描繪他心中的分布式發展愿景。
業內資深評論人士指出,相較光伏電站在地域、時空的局限性,發展屋頂光伏更具有普惠意義,更能彰顯分布式的獨特內涵。如果城鎮、農村的建筑屋頂都裝上了光伏,通過“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創收,光伏發電也就做到了全面的普及和應用。
政策+市場聯動 分布式駛入快車道
我國分布式光伏起步晚,目前仍處于發展初期。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日前指出,分布式光伏市場尚未真正啟動,但市場潛力巨大,發展分布式將是國家重點政策導向。發展分布式需要建立與之相配套的政策法規,規范合同能源管理,不設配額限制、不拖欠補貼、統一收費標準,引入電網監管,第三方來核準電量,然后跟建筑業主進行交易。同時,還需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在儲能、微電網、多能互補等方面搭建好環境。
而在國家統籌安排規劃之下,各級政府也緊鑼密鼓在推進發展分布式的配套政策。
繼國家能源局發布《微電網管理辦法》意見的函和意見稿后,山西省經信委近日印發了《關于開展全省工業企業光伏屋頂資源調查的函》,上海市地方標準《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服務規范》也正式出爐,并將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這些政策、法規的出臺既為分布式規范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更為接下來的發展和推廣鋪平了道路。
一個值得關注的政策動向是,國家能源局、工信部等多部門將出臺技術創新、產業體系等方面的新政,將全面實行競爭性項目分配,優先支持分布式光伏發展。
有關分布式光伏的范圍劃定,官方的表態基本確定了方向。據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調研員邢翼騰透露,初步考慮只有建設用地上的分布式項目才算真正屋頂分布式,還要對屋頂分布式電壓等級、容量等級進行規范,結合電力市場改革推動屋頂分布式就近交易。此外,重點支持領跑者基地建設,開發光伏扶貧項目,優先支持300KW以下村級電站。
從中央一號文件到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從地方太陽能發展規劃到地方性規范文件,從太陽能裝機容量目標到屋頂光伏市場數據,各級政府的政策導向和市場驅動機制均指向一個共同的趨勢:分布式光伏將全面駛向發展的快車道。
作者: 來源:能源新聞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