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光伏外貿形勢并不樂觀。來自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光伏產品出口140億美元,同比降10.3%。
“走出去”更加多元化
“需求分散,精細開拓!迸聿┬履茉簇斀浄治鰩焺⒂贻歼@樣形容2017年全球光伏市場形勢。彭博新能源財經的數據顯示,2017年光伏全球需求正呈現去中心化的趨勢,新興市場將迎來規;l展。
相比2014—2016年,彭博新能源財經預測,2017—2018年,不管是印度、美國、日本、歐洲等傳統市場,還是東南亞、南美、中東等快速成長的新興市場,光伏新增裝機速度可能會放緩,但都將保持一定量的增長。
彭博新能源財經預測,光伏新興市場在2017年將持續得到關注,關注度或邁向一個新高度。這一方面受益于全球環境,《巴黎協定》的批準使各國政府紛紛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呼吁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另一方面,一些新興市場的電力設施不完善,電力缺口大,而光伏發展因具有廣闊的產品市場和發展空間,受到當地政府青睞,各項政策紅利也隨之而來。
“十三五”期間,中國光伏發展趨穩,不少光伏企業基于自身產能、技術、市場開拓等多重考慮,紛紛發力新興市場。
據記者了解,目前我國光伏產品產能仍有一半用于出口,其中6成左右出口量集中在亞洲等發展中國家。采訪中,幾家光伏企業透露,中國光伏企業在海外已形成一定規模的產能,其海外出貨量一直持續增長,組件等產品幾乎供不應求,“且在一些新興市場形成以中國光伏企業為主導的光伏制造業!
“東南亞等新興經濟體的制造業在快速發展,我國制造業也有向東南亞轉移的趨勢,”天合光能副總裁楊曉忠告訴記者,“從我們在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投資的工廠來看,我們帶去了新的技術和生產線,創造就業機會,并提供技能培訓,推動了當地社會經濟發展!
記者了解到,相對于最初中國光伏產業“走出去”的設備“走出去”、銷售“走出去”,如今“走出去”已更加多元化,且根基更趨穩固。
中國光伏企業正在以BT、BOT等商業模式開發境外項目,共建示范園、建工廠、建電站等,不僅為投資目的國帶去先進技術和清潔能源,也為當地創造就業,惠及民生,推動著社會經濟發展。比如天合光能已在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和荷蘭通過并購、投資建立4個電池和組件生產基地。近日,天合光能更是代表中國企業正式發布首個國際標準,開啟了中國光伏企業參與制定國際標準的先河,帶動了光伏“中國標準”走出去。
多家光伏企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去以純貿易為主的模式正在悄然改變。一家企業的海外市場經理坦言,“純貿易模式有點吃不開了,現在更加強調向‘貿易+生產+服務’一體化的模式轉變,我們在不斷提升售后和服務,以贏得更多發展空間!
光伏制造端關注不足
2016年,中國光伏熱的關注點更多集中在應用端,但對制造端的關注并不高。但中國光伏產業“走出去”要提高競爭力,高端產能供給不足成一大掣肘。一味打價格戰并非長久之計,提高核心技術和高端產品顯得更為迫切。
晶龍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靳保芳對此有著深刻的理解,“從產品走出去,到企業走出去,再到制造走出去,我們力爭創新產品供給,發力智能制造!睋私猓埫磕昴贸霾坏陀阡N售收入5%用于創新投入,進行技術研發、設備技改,“即使在資金最困難的時期,也沒有削減過科技創新投入,我們自主研發的最新單晶、多晶產品轉換效率均創造了世界紀錄!苯7紝τ浾弑硎。
“玫瑰雖美,卻有刺。”國際市場本身也有很多不確定性,主要體現在購電方風險、匯率變化和限電消納等,海外市場的波動不可避免。面對日益復雜的發展環境,加速海外布局,練好“內功”,提升管理和服務,成為中國光伏企業的現實選擇,唯有此,才能在國際市場和國際規則制定中,贏得更多的主動權和斡旋空間。
作者:董欣 來源: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