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組數字的比較,讓我們對棄風造成的損失感到震驚。李克強總理在做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分析“加快解決燃煤污染”問題時也提到,“抓緊解決機制和技術問題,優先保障可再生能源發電上網,有效緩解棄水、棄風、棄光狀況”。
三棄問題為何難解?有哪些措施可以緩解這個問題?“實際上,新能源發電消納問題從新能源發電伊始就存在,是個復雜的系統性問題,解決起來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專職副理事長王志軒表示。
緣何遭棄
過去5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取得長足發展,新能源裝機與發電一躍成為世界第一。
據統計,至2016年年末,中國風電裝機已經達到149GW(吉瓦),光伏裝機達到77GW,同期德國風電裝機49GW,光伏裝機40GW。2016年全年,中國并網風力發電占總發電量的4%,并網光伏發電占比為1.1%。
無論發展規模、發展速度,還是整個新能源發電產業鏈,中國在世界上都處于領先位置。然而,盡管我國新能源發電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其中的問題仍然突出。
“棄風、棄光問題已嚴重制約了我國新能源產業的健康發展。”王志軒表示。
造成棄風、棄光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新能源發展與電力系統的協調性不好。王志軒指出,現行的電力系統是以常規化石能源為基礎的電力系統運行,由于新能源大規模發展以及電力電能的特性,使其與傳統的電力系統不論是從技術、基礎設施、電力市場特性還是行業管理上都存在不協調問題。
另外,從經濟利益來看,企業、地方政府的利益與更高層面的社會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存在利益難以平衡和社會承受能力有限等問題。”王志軒說。
“經濟新常態也使得電力需求明顯下降。”王志軒說,經濟新常態使電力供需平衡這一促進電力發展的基本矛盾,由長期以來的以供應不足為矛盾的主要方面,向需求不足為矛盾的主要方面轉變。在電力市場需求不足的同時,擴大裝機容量的發展慣性仍然很大。
經濟新常態環境下,全球低碳發展、清潔發展對電力結構調整提出新的要求,而新能源發電的間歇性、波動性與燃煤發電比較還有較大距離,同時成本與煤電相比還較高,其碳成本還沒有真正進入到經濟核算系統中,增加了新能源財政補貼壓力和競爭性壓力。王志軒表示,棄風、棄光形成原因的復雜性,導致了解決方法也多種多樣,“同樣需要系統協調和推進”。
上下求索
棄風、棄光等問題關乎電源系統的布局、結構、輸送通道以及就地消納和整個電網平衡的問題,問題雖多,但解決新能源發電消納難題的政策也在不斷推進。
目前,國家能源局已經開始對部分燃煤機組進行改造,使其能夠在更低負荷下運行,便于更加靈活地參與電網調峰調頻。抽水蓄能電站和氣電調峰機組也都已經開始建設,“國家規劃2020年完成2.2億千瓦的煤電靈活性改造,力度很大。”王志軒說。
輸配電網的建設和改造也在進行,依靠外輸通道,把三北(東北、華北、西北)地區的富余新能源發電跨省進行消納,同時也要進行配網的建設和改造,以滿足就地消納分布式電源接入和外部輸入新電源電能的需要。同時,新型儲能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也正在推進。
在3月5日政協委員分組討論會上,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劉振亞在發言中強調,清潔能源的開發與配置失衡,煤電發展沒有考慮資源稟賦、環境制約、投資效應。“其實,哪兒缺電不一定要在哪兒建電廠,而是要在有資源的地方建,再用電網送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