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槽式和菲涅爾技術為代表的線聚焦光熱發電系統中,除反射鏡外,另一主要設備非集熱管莫屬。集熱管的需求量大,性能關鍵,直接影響著光熱電站的集熱效率及至經濟收益。
項目方應如何設計集熱管采購規則,把控產品性能?
絕大多數主流集熱管廠商都曾將其產品送往DLR、PSA、NREL這三大權威機構進行檢測,并獲得了完整的檢測報告,為其產品性能提供了有利的佐證。
但由于集熱管的生產工藝難度較大,對技術、經驗等各方面的要求較高,且國內集熱管廠商尚普遍缺乏商業化項目的供貨業績,拿到較好的檢測數據并不能完全證明該廠商的供貨能力。
阿基米德等廠商坦言,“一紙證書不夠”。那么,項目方應如何設計相關采購規則,來進一步把握集熱管產品的質量呢?各個廠商從生產供貨的角度給出了專業的建議。
“提供國際權威認證機構出具的證書雖然很重要,但這只是第一步。建議項目方最好要求集熱管廠商提供資料證明其生產過程建立了嚴格的質量管控體系。并且,還可根據重要程度,配備適當的檢測手段。”阿基米德方面如是認為。
匯銀方面表示,在國內示范項目集熱管采購中,首先應考核的是集熱管的技術,舉個例子,美國SEGS槽式電站和西班牙部分槽式電站,當初的集熱管因沒有很好地解決氫氣滲漏的問題而導致集熱管在運行五到七年后出現熱損大幅增加高達五倍的嚴重問題,極大地影響了電站發電表現。國內項目必須引以為戒,在采購時通過嚴格考察盡量規避類似問題。另外,建議采購方應注重對供貨商的既有商業化項目業績考察,國內部分領先廠商在近幾年已經累積了一定的供貨業績,這種供貨業績對廠商而言不僅僅是業績體現,更通過實際項目供貨考驗并完善了一個集熱管廠的供貨和品控能力。
張磊則表示,“基于國內集熱管廠商普遍缺乏大規模的供貨業績這一事實,優先選取實際業績相對突出的供應商,或許不失為一個好的評估方法;其次,如果廠家能夠提供權威、認證測試機構出具的真實規范的檢測報告,且測試數據優秀,這無疑為產品性能提供了有力佐證,但需注意的是,不同實驗室的檢測標準不同,因此檢測數據結果難免會出現差異。個人認為,最客觀的辦法是經過實際回路驗證過的產品,這樣一來,產品在運行中的效能表現地更加直觀,也具有參考性。”
Rioglass方面不無擔心地談到,不少業主對技術,經驗,售后,耐久,質量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最關心的永遠是價格,而某些項目可能會因此產生較嚴重后果。
而為確保產品性能,天瑞星方面建議項目方可借鑒風電、光伏行業的相關經驗,采取駐場監造方式把控集熱管整體性能,從而降低項目風險。康達方面也建議,集熱管采購可采取延長質量保證期,讓集熱管廠家提供集熱管保險服務來控制產品質量。
各種原材料價格上漲對集熱管的影響幾何?
近期,由于鋼材、玻璃、稀有金屬等原材料和燃料的價格較去年均出現一定幅度的上漲,國家新運輸法規的出臺帶來了運費成本的增長,這對集熱管的成本帶來了哪些影響?
張磊表示,近期玻璃管、不銹鋼管等原材料均有15%~20%的上漲,對集熱管的制造成本造成了一定的壓力。
北京有色院方面表示,“目前不銹鋼的價格上漲較為明顯,這就導致了不銹鋼管,波紋管等不銹鋼材質原料的價格上漲,同時不銹鋼價格的上漲意味著Ni、Co等有色金屬原材料的價格上漲,這也將影響可伐合金的價格,按照相關原材料漲幅估算,集熱管采購成本將增加25%~30%。”
康達方面也表示,由于受到市場機制影響,集熱管的原材料價格出現了較大幅度上漲,其中,玻璃外管采購成本增長20%、金屬內管成本約增長15%、金屬端蓋成本約增長10%、可伐合金件成本約增長10%、波紋管采購成本約增長15%。最終導致集熱管的采購成本增長15%左右。
面對這一市場現狀,天瑞星不無信心地表示,近幾年隨著其技術升級、生產規模擴大、成品率的提升,集熱管產品價格相對原來的報價,已經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即使近期原材料價格上漲,預計價格不會有較大變動,因此不會影響對業主的整體采購預算。
阿基米德等其他廠商同樣認為,原材料價格上漲確實增加了采購成本。但其將通過對生產過程進行優化,來盡可能縮小制造成本的上升幅度。
總而言之,此次首批光熱項目的啟動對國內多數集熱管廠商而言,將是一次難逢的機遇,可以彌補之前一直缺乏大型項目實際供貨業績的這一短板。雖然,目前的整體產能之和應可以滿足首批項目需求,但產品的實際質量、性能及可靠性能否滿足尚待考察。而供應商若想在第一批項目中立下好口碑,真正站穩腳跟,嚴把產品質量關是毋庸置疑的。與此同時,集熱管產品由于技術含量高,國內外廠商眾多,此次競爭必然會十分激烈,集熱管市場或將迎來一場殘酷的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