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能源局統計,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發展迅速,2016年新增裝機容量4.24GW,比2015年新增裝機容量增長200%。分布式光伏爆發式的增長,呈現出“全國搶屋頂”的景象。
工商業屋頂成香餑餑
據相關報道,北京清潔能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將為京東在800萬平方米的物流園屋頂建設800MW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
早在2013年,漢能就為北京宜家商場的屋頂安裝了太陽能薄膜光伏電池板,年均碳排量將減少約426噸。此舉也讓宜家成為國內較早使用清潔能源、節能減排的標桿企業。
上述均為工商業光伏屋頂發電的案例。工商業屋頂面積大,屋頂平坦,用電量大,用電價格高,故而裝機容量大,發電量也大。它是繼地面集中電站之后,被很多光伏企業追逐的目標。無論是光伏制造業企業,還是服務商,都想在這一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一方面,優質屋頂安裝一個少一個;另一方面,很多省、市具備分布式光伏安裝條件的屋頂資源尚未完全釋放出來。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告訴記者,不少省、市的物流、港口、學校、醫院,以及居民屋頂、企事業單位的屋頂仍然閑置。錢晶表示,晶科能源開發的分布式光伏電站,以工商業屋頂居多。僅2016年8月,晶科能源開工的分布式投資項目就達40余個,總裝機量超過100MW!肮夥髽I搶的都是光照條件好、屋頂面積大、用電量大、用電價格高、產權清晰的優質屋頂。”
但是,對于光伏企業而言,每年8-9元/平方米的租金是高昂的,除非是特別優質的屋頂。上海泰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秀忠告訴記者:“一畝地約666平方米,算下來每年屋頂租金約5000元/畝,而地面電站每年的租金是300-500元/畝!
除了屋頂租金貴,楊秀忠指出,很多公司的屋頂資源是從“黃!笔种蝎@得的,要付給“黃!0.1元/瓦,甚至是0.2-0.3元/瓦的開發費,“開發費很亂,也很瘋狂!逼髽I在拓展外地市場時,缺乏一定的人脈關系和資源,有一半以上的屋頂資源都是通過“黃!鲍@得的。當地的“黃牛”通過原有的工業園區或企業的關系掌握了屋頂資源。現在也有一些有資源、有背景的“黃!痹诋數爻闪⑿⌒凸夥,自己開發屋頂或把項目外包,這種情況屢見不鮮。
屋頂投資是非多
產權清晰是光伏企業公認優質屋頂的首要條件。而且,我國屋頂光伏電站以“企業出屋頂,投資商出資”的模式為主,上文提到的京東,采用的就是這種模式。
與國外分布式光伏發展軌跡不同,無論是工商業還是戶用系統,真正的出資人以建筑擁有者(業主)為主。“業主安裝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既可以全款,也可以申請貸款!睍r璟麗表示,國外的光伏企業如4S店一般,負責為業主安裝電站,并提供長期的售后服務。
而目前我國光伏投資企業在投資屋頂光伏時,會遇到一些阻礙,如屋頂是否可用,合同的執行是否存在糾紛隱患等。
目前我國以中小企業居多,光伏電站的使用期約為25年。在此期間,企業用電量是否穩定,存續期是否長久,是擺在光伏投資企業面前的大問號。
最重要的是,投資企業并不擁有屋頂。一兩個屋頂項目可以獲得貸款,但隨著項目的增多,恐怕長期向銀行申請貸款較難。
紅煒認為,光伏是融資較為容易的行業,光伏類金融產品十分發達。“如果光伏企業覺得融資難,那一定是它自身不行,或開發模式不行!
“這種投資模式仍處于探索期,盡管以銀行貸款或產業基金為主的投資模式較為成熟,但這不代表它具有成熟的退出機制,問題和矛盾常常在后期產生!眲⒌纻ジ嬖V記者,不少光伏企業提前做了大量分布式光伏的項目備案,但真正落實到投資時,便止步不前!巴顿Y企業沒有真正讓業主理解光伏發電作為清潔能源的意義,而是直接當做一種金融產品去運營,并非長久之計。”
國內外開發分布式光伏模式的差別,也是很多企業感覺分布式光伏不好做的主要原因。時璟麗認為,國內主流的投資模式應該慢慢轉變,“應借鑒國外光伏企業為業主安裝完后還可以提供十年甚至更長久的售后服務,而非現在的純投資模式!
作者:黃芳芳 來源:《經濟》雜志—經濟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