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特朗普簽署新的行政命令取消奧巴馬時期推出的《清潔能源計劃》和《氣候行動方案》。《清潔能源計劃》規劃2030年美國電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標準基礎上再減少30%,并將重心轉向發展可再生能源。《氣候行動方案》則嚴格限制發電廠的碳排放量,降低聯邦政府的碳排放污染及加強對可再生能源研發投資
特朗普取消奧巴馬政府能源政策或是出于無奈
因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團,美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發展步伐嚴重受制于傳統能源。此外,美國在可再生能源發展上后勁乏力,政府不愿過多的承擔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財政負擔。如果特朗普繼續延續奧巴馬時期的能源政策,美國政府就需要承擔更多的財政補貼負擔。為激勵可再生能源發展,美國曾以補貼、貸款優惠、退款及稅收抵免等金融政策予以激勵。2015年7月,美國曾在部分州實行了強制性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制,并在市場中給予了可再生能源諸多方便,這令傳統能源的發展受到壓制。因此,可再生能源市場的繁榮與政府的財政支持密不可分,實際上增加了政府開支。
中國是否因此獲得更多國際戰略空間?
特朗普撤銷奧巴馬政府能源政策,是否意味著美國放棄了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國際主導權?中國是否會因此贏得更多國際戰略空間?這一問題仍需理性觀察分析。
首先,特朗普撤銷奧巴馬政府能源政策有其內在必然性。
根據今年1月美國能源部公布的官方數據,煤礦開采等傳統能源行業為美國創造了不超過7.5萬個就業崗位,而可再生能源行業(包括風能、太陽能和生物燃料)目前在美國雇用的人數已達到65萬,是前者的8倍。這一看似有力的數據,實則忽略了傳統能源對就業的帶動作用。美國傳統能源的自動化程度較高,在一定的考核條件下,其就業帶動作用強于可再生能源。此外,傳統能源的發展經過數百年演變,已然成為一種經濟生態。盡管這一生態面臨逐漸惡化的風險,但依然是經過實踐檢驗的、對人類最為有效、存在即合理的能源利用模式。即使可再生能源在短暫的時期獲得迅猛的發展,一定程度上造成能源體系比重失衡。傳統能源基于其強大的生存需要,要求調整失衡能源結構的呼聲在所難免。
其次,特朗普撤銷奧巴馬時期能源政策令中國機遇與挑戰并存。
特朗普撤銷奧巴馬時期的能源政策,中國或將因此在國際可再生能源市場上獲得更多戰略空間。中國應該抓住這一機會,以更自信的方式,參與到能源的全球化競爭及輸出當中。但中國也可能因此面臨美國抵制可再生能源進口的風險挑戰。特朗普政府能源政策與奧巴馬政府能源政策明顯不同:特朗普著眼于解決美國能源發展財政負擔過重的問題,以更保守更穩妥的方式發展各類能源。與奧馬巴政府時期積極主動的能源貿易政策不同,特朗普政府或將構筑更加保守的、升級版的能源貿易壁壘,對中國可再生能源的對外輸出帶來風險和挑戰。
綜合來看,美國能源政策變化對中國的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重大啟示:打造合理的能源供給生態體系勢在必行。例如,中國的電力改革意在打造市場化競爭機制,但不徹底的市場化競爭又有可能引發新舊能源勢力的對抗,也可能加重增加政府財政負擔。就對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激勵及扶持政策而言,政府應當是扶上馬,走一程,送一程。若想令可再生能源獲得長足發展,政府不但要勇于“撒手”,還需拿出智慧平衡新舊能源利益集團間的利害關系,令其厘清各自應承擔的能源供給任務。
作者:聶光輝 來源:新華網思客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