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專家表示,作為太陽能發電的主力,我國太陽能光伏發電前兩個月雖然增速下降,但仍延續去年的增長態勢。這表明光伏發電在政策支撐、技術進步、產業鏈日益成熟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下,保持較快發展,同時光伏發電發展、投資日趨理性,未來市場潛力依然可期。
光伏發電增長日趨理性化
專家認為,我國太陽能光伏發電在經歷去年高速增長尤其是“6.30”搶裝潮后,今年1-2月增速有所放慢也是理所當然的事。同時也說明我國光伏發電內部結構正在逐步調整,不再是粗放式增長,而是發展、投資日益理性化、合理化。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3454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7742萬千瓦,新增和累計裝機容量均為全球第一。“這兩個第一需要時間、市場去消化,必然會影響今年年初的光伏發電增長。”張平說。
張平表示,從全球光伏發電市場來看,2017年全球光伏市場增長速度將放緩,“這也會對我國太陽能光伏發電市場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更為重要的是,張平認為:“光伏標桿上網電價的下調也許是太陽能發電增速回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國家發改委公布的《關于調整光伏發電陸上風電標桿上網電價的通知》提出,2017年1月1日之后,一類至三類資源區新建光伏電站的標桿上網電價分別調整為每千瓦時0.65元、0.75元、0.85元,比2016年電價每千瓦時下調0.15元、0.13元、0.13元。同時明確,今后光伏標桿上網電價根據成本變化情況每年調整一次。
孟憲淦也表示,從今年前兩個月的我國太陽能發電的數據來看,在經歷政策調整后,光伏企業不再盲目投資建設,一味地追求擴大裝機規模,而是更加注重效益。“此外,投資過熱情況有所緩解,那些只是為了投資的企業被擋在政策和市場門外。”
“2017年也是我國太陽能光伏發電結構調整的重要一年。”孟憲淦表示,光伏發電企業面臨著優勝劣汰,有核心技術的企業會被保留下來,可有效解決長期存在的棄光問題,推動整個光伏行業提質增效。
分布式是主要增長方式
目前我國太陽能光伏發電面前著嚴重的棄光現象,尤其是“三北地區”棄光問題十分嚴重。專家認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在于積極調整光伏發電的結構,尤其是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
張平表示,集中式光伏發電在迎來建設高潮后慢慢顯露出弊端。“由于階段性裝機量過剩,不少地區出現嚴重的棄光限電問題。因此,分布式是未來光伏發電主要增長方式。”
公開資料顯示,光伏市場布局、結構雙轉換趨勢日趨明顯。市場布局方面,大規模新增裝機由原來的西北部向中東部轉移。2016年,中東部9個省份新增裝機超過1吉瓦,全年西北之外地區新增裝機占全國新增裝機比重達72%。市場結構上,光伏新增裝機由原來占絕對多數的地面電站向分布式電站轉變。2016年8月以后,分布式光伏電站每月并網量占比均在50%以上。
孟憲淦表示,分布式光伏發電是未來太陽能光伏發電的發展趨勢,國家政策導向也是如此,支持發展光伏+扶貧、屋頂光伏、村級電站等。“國家雖然調整了光伏發電上網電價,但分布式光伏項目依然保持每千瓦時0.42元電價。”
張平認為分布式光伏電站的融資難、補貼價格低等問題也讓許多投資者望而卻步。他建議國家政策進一步支持引導和補貼力度的加大。
張平還表示,充分發揮產業聯盟在建設光伏小鎮中的作用,通過鎮企融合、項目對接,建設一批具有示范意義的光伏小鎮,引領整個光伏發電產業的發展。
作者:葉偉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