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著這股政策東風,光伏產業在威海市遍地開花。未來,太陽能光伏電板發電能不能像太陽能熱水器一樣普及開來,進入百姓生活,是這個嶄新行業在發展中給人們帶來的思考。
村集體光伏項目年入80萬元
4月9日上午10時許,鄒景利在辦公室打開電腦,查看每日的電量收入。村集體建設的光伏發電站現在每天的發電量為3000度左右,相當于每月賣電收入有8萬元左右。
說起村里搞光伏項目的淵源,還要從2013年本報發表的一篇報道說起。
當時,威海晚報刊發了一篇題為《屋頂裝上“發電站”,小區光伏發電“第一人”欲賣電給國家》的報道,講述了環翠區張村鎮居民董向前在自家陽臺安裝光伏發電站一事。鄒景利被這篇報道深深吸引,有心的他便打聽到這個小區光伏發電“第一人”。取得聯系后,鄒景利對光伏發電的項目越來越感興趣。
東村位于崮山鎮的中心區,村里土地并不多,想要發展村經濟,缺少資源,鄒景利認為光伏項目很有前景。
村集體建設的光伏發電站在一家企業的屋頂上,一萬多平米的屋頂上全部都是光伏板,經歷了4月7日的一場雨,光伏板表面的灰塵被清洗掉,對著太陽反射出深藍色的光。記者了解到, 東村投入400萬元建設的光伏項目,經營一年下來,去年的賣電收入就能達到80萬元。
“現在村集體有了這樣賺錢的項目,底氣足了,過年過節給村民們分發的福利也越來越豐厚。”鄒景利驕傲地告訴記者,今年村里還將再投資200萬元,為村集體再上一個光伏項目,壯大村里的光伏產業。
相關新聞
光伏項目進入扶貧工作重點村
光伏發電項目享受國家補貼,一經投產運行就能夠獲得收益,成為威海市很多扶貧工作重點村選擇的扶貧項目。
2016年5月,威海供電公司完成對乳山二龍口村的實地勘察,簽訂光伏扶貧項目建設方案。該光伏扶貧項目預計年發電量6000度。
由于二龍口村大多數建筑設施老舊,無法滿足光伏荷載要求,威海供電公司確定了在村屬冷風庫房頂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方案,上網方式為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光伏發電系統生命周期為25年,所發電量,全部由冷風庫無償使用,按照冷風庫用電平均電價每度0.8元計算,全生命周期可節約電費12萬元。
去年11月份,經區光伏扶貧項目正式并網運營,預計年均凈收益約49.5萬元,收益惠及4個扶貧工作重點村和602個建檔立卡貧困戶。
據了解,光伏扶貧項目位于橋頭鎮所前泊村,占地面積4100平方米,光伏扶貧項目可幫助所前泊、澗水、大貞、北墩前四個村增收脫貧。據了解,光伏項目預計年均發電量45.4萬度,所發電量出售給橋頭鎮中外合資企業威海三昌食品有限公司,可以滿足公司一年一半的用電量。
作者:王璐瑤 孫大偉 蔡海滄 來源:威海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