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伏電站建設的融資租賃類產品“綠能寶”,模式設計雖然超前創新,但依然有著暫難克服的諸多困難,在建項目投入大、電站資金需求高、補貼不到位等問題讓“光伏+互聯網”的前景模糊不清。
作者:王佑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原標題:綠能寶逾期,凸顯國內光伏電站融資租賃模式桎梏
作為在光伏電站互聯網金融行業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彭小峰如今“四面楚歌”。他所掌控的美國上市公司SPI旗下一款融資租賃產品“綠能寶”的運營方突然公告稱,出現了投資人提現逾期現象。基于光伏電站建設的融資租賃類產品“綠能寶”,模式設計雖然超前創新,但依然有著暫難克服的諸多困難,在建項目投入大、電站資金需求高、補貼不到位等問題讓“光伏+互聯網”的前景模糊不清。
綠能寶模式是否足夠安全?
4月17日,綠能寶發布公告稱,“針對投資人于2017年4月10日及以后(最長180日)出現的提現逾期情況,經平臺與各方協調,現因光伏補貼延遲等原因,致使目前平臺提現出現逾期現象,承租人不能按期兌付提現金額。”就解決方案,綠能寶提出:第一,提現逾期最長將在180日內按照T+30日通過平臺向投資人進行兌付;同時將根據《委托融資租賃合同》的相關約定對投資人進行相應補償。第二,投資人投資的各項目均真實有效,承租人公司的經營和持有資產遠大于投資人的投資金額,因此可確保各投資人的逾期租金和本金可全額兌付;后續承租人將提供相關資產證明,平臺會予以披露,并將努力監督各方履行合約義務。
上述解釋似乎并不能平復投資人的心情。據記者了解,就在17日晚間,還是有不少投資人找到了相關工作人員,要求一個說法。
綠能寶產品是如何運作的,又為何會逾期?
SPI相關負責人曾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以該公司推出的一款“美桔1號-綠能寶”為例:普通大眾(即投資人)可通過SPI的互聯網購買該款產品,最低投資額為1000元。而這1000元現金其實對應了實物“光伏電池板”。隨后,這些錢由綠能寶公司來操作,并將買好的電池板再租給河北巨鹿的一家太陽能發電項目,用于后者建設電站。
“整個模式設計上有一個最大的隱憂,”一位光伏互聯網金融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首先,光伏電池板的出租不太現實,投資人購買的電池板不會從電站上拆卸下來。其次,綠能寶要確保整個電站項目是足夠安全的。“舉個例子,某家企業建設一個電站,它需要確保這一電站的質量、電費收入和可持續性等多項指標符合相關要求,從而使得電站能有穩定收益,才會讓電站投資方也就是綠能寶的投資人放心。”
就上述這一問題,彭小峰及其團隊并非沒有做過考量,該公司稱已引入保險機構,也會對每一個電站項目有嚴格的風險控制,對于電站的建設標準、運行等也都有要求。 還有媒體報道,對于外界關注的第三方資金監管問題,綠能寶方面表示,公司采購(電池板)的都是第三方產品,所以投資者的資金最終都匯給了電池板的生產商。如果得以良好執行,電站項目本身的投資建設方、綠能寶投資人都應獲得不錯的收益。
作者:王佑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