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伏電站建設的融資租賃類產品“綠能寶”,模式設計雖然超前創新,但依然有著暫難克服的諸多困難,在建項目投入大、電站資金需求高、補貼不到位等問題讓“光伏+互聯網”的前景模糊不清。
補貼不到位
光伏億家副總裁馬弋葳則對記者表示,正常情況下,一個電站項目在第一年內會獲得15%~20%的現金流,因此綠能寶并不會運營困難,“然而,這個項目可能在運轉的過程中有一些麻煩,比如說補貼不到位!本G能寶自己給出的一個解釋是,“現因光伏補貼延遲等原因,致使目前平臺提現出現逾期現象。”
盡管光伏電站屬于清潔發電領域,但由于發電成本依然高于煤電,因而我國近幾年來的光伏“大躍進”依然需要國家財政補貼才能存活下來。但多重原因影響下,可再生能源補貼的資金有缺口,光伏電站的補貼到位時間通常需要1年多。
僅2015年,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缺口再創新高,累計約300億元,較往年仍在增加。2015年12月,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將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標準上調4厘至0.019元/千瓦時,預計可多征收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190億元,但僅能彌補一部分補貼拖欠費用,無法覆蓋目前累積的補貼缺口。因此如果在補貼拖欠的情況下,電站發電的效率、收益確實也會明顯下降,這對于以“電池板購買”為核心的理財產品兌付確有影響。
而就光伏理財項目本身而言,假設以真實電站為基礎,它的資金閉環鏈是否足夠健康也考驗著運營方。
當“綠能寶”的投資人在一定鎖定期(如90天)之后要提現,前提是電站建設或并網到位、綠能寶確保理財產品有第二個接收人產生、企業的資金池也足夠大,三者缺一都有可能出現第一個投資人兌付困難的尷尬局面。
馬弋葳還表示,這是一個“期限錯配”的問題,也就是金融行業內所稱的“短存長貸”。光伏電站在25年的生命周期中,最快回本的時間是5~7年,更慢的一些項目投資回報時間為8~10年,而光伏理財產品的時間段太短,底層資金一旦供應不上,很有可能使這一新興的理財產品陷入窘境。
記者在綠能寶網站上也注意到,目前仍有多款產品售賣中,其中鎖定期最長的有180天時限的美橙Z665號,預期年化收益6.5%。而最短的兩個理財產品為30天鎖定,預期年化收益率分別是5%、5.5%。
一位離職綠能寶的人士則對記者透露,事實上該公司此前的理財產品并沒有出現過逾期問題,本金及利息全額兌付,“但是,國內不少電站項目其實是需要長期投資的,電池板占整個項目投資額比重很大,約50%以上。因此當前期理財項目全部兌付、后期產品又人氣不足之時,SPI公司的資金需求可能較大,這也是為何會有現階段理財產品發生逾期現象的原因之一!
綠能寶承諾,投資人投資的各項目均真實有效,承租人公司的經營和持有資產遠大于投資人的投資金額,因此可確保各投資人的逾期租金和本金可全額兌付。對此,馬弋葳向記者分析道,假設確實項目真實存在,投資人的本金、利息也可以拿回,“電站投資方可以選擇把這些電站項目直接打包賣出,投資人的利益也得優先考慮!彼脖硎,目前對于來說還有另一個方案,即吸引其他融資進入SPI和綠能寶。
在綠能寶投資人提現逾期的消息被披露之后,也有媒體曝出,該公司的運營實體上海美桔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上海美桔”)已“人去樓空”。
據記者最新掌握的情況來看,作為SPI的子公司,上海美桔去年三月份時人員還較多。除了部分綠能寶的工作人員之外,SPI的另一關聯項目“綠電通”業務人員也在同一個辦公室辦公。此外,SPI的人事部、財務部、行政部等都在此工作。去年秋天時,由于SPI進行了規模級的裁員,每個部門留守人員在1~2人左右,這主要是彭小峰為縮減成本、盡量避免多余支出而做出的決定,整個裁員進行了近半年時間。因此,上海辦公室從原有的100多人規模縮減了不少,截至今日當地留下了個別辦公室,其余人員除分流之外都撤回了SPI蘇州總部。
作者:王佑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