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長遠,按照光伏產品可正常服役25年計算,到2034年,我國需要回收的光伏組件規模將達到70吉瓦。即使有部分產品可以繼續服役,但巨量的回收市場不可回避。
作者:董欣
來源:中國能源報
原標題:光伏背板回收隱憂初現——訪荷蘭帝斯曼亞太區總裁何飛
荷蘭帝斯曼亞太區總裁何飛
“若無遠慮,必有近憂。”這一道理,同樣也適用于光伏行業。
時至今日,無論從產能、產量抑或光伏市場容量來看,光伏都是中國走在世界前列、為數不多的產業之一。不過,放眼長遠,按照光伏產品可正常服役25年計算,到2034年,我國需要回收的光伏組件規模將達到70吉瓦。即使有部分產品可以繼續服役,但巨量的回收市場不可回避。如何完成產業發展的“最后一公里”,將回收的成本和難度降到最低?圍繞上述問題,荷蘭帝斯曼亞太區總裁何飛近日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背板更應關注高性能
記者:針對未來中國光伏背板回收市場,帝斯曼怎樣看?帝斯曼剛剛完成對蘇州尚善新材料的收購,為何收購這家企業?
何飛:中國光伏產能和市場容量均居世界第一,市場之大毋庸置疑。但20-30年之后面臨大量背板的退役,該怎樣處理也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尤其是含氟背板,對土地存在污染。在歐洲和美國不要求使用含氟背板,趨勢也是越來越少地使用含氟背板,但中國卻指定使用含氟背板,這就帶來了環境的擔憂。比如,歐洲、日本不含氟背板市場占有率大概是70%以上,而中國恰好相反。我們對尚善新材料收購前,也做了很多評估,認為其背板高性能、環保,尤其回收技術成熟,在這一背景下,我們完成了全資并購。
記者:據您了解,目前含氟背板有沒有較為成熟的回收路線?
何飛:含氟背板雖然價格較高、但性能不錯。很多國有電站因為長期采購,習慣指定含氟背板。很多項目在招標文件中要求使用雙面含氟背板。在這種情況下,長期的規模化發展使含氟背板的成本降低,但在相同性能下,含氟背板成本仍高于不含氟背板,這也是自營或者不指定的電站一般采購不含氟背板的原因,主要是出于性能和成本的綜合考慮。光伏迄今不過幾十年的發展,還沒有迎來大規模回收,2034年中國將有70吉瓦的組件要回收,含氟背板在規模化回收方面存在無害化處理成本高、處理工藝復雜等問題。
安全標準亟待升級
記者:組件衰減是行業繞不開的話題,這方面帝斯曼是否有技術上的優勢?
何飛:我們的減反膜是采用了專利技術,且形成閉環,使用過程中不會破壞納米結構,使性能和質量得到保證。以APE背板為例,功率可提升0.6%,以現在60片組件260—270瓦計算,可以提升1.5瓦左右。PID衰減,行業內做到96小時、衰減5%以內,而我們展示的是1248小時,才衰減1.59%。
記者:帝斯曼的產品定位于環保型綠色節能產品,是否意味著后期可以更好回收?
何飛:因為不含氟,所以在回收過程中不用擔心污染環境。退役后可以做地膜、箱子、椅子等。我們對于不含鹵族元素的高分子材料,有成熟的回收技術。
記者:“十三五”期間,分布式將迎來大發展,電站安全尤為重要,除材料安全性之外,分布式電站起火的原因是什么?對背板有什么要求?
何飛:起火原因很多,從背板來講,如果背板本身厚度偏薄,導致其局部放電滅弧電壓性能過低,會造成火災。另一方面,材料老化也會導致起火風險,材料的耐老化能力要有保證,確保背板可靠。簡單而言,就是絕緣性和可靠性要做好。
國內分布式市場即將啟動,但分布式發展建在房子上面,安全問題確實要重視。我們的背板材料燃燒后不會滴落,從而將火災危害減到最小,同時也避免氟材料的二次污染。現在住建部正在研究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應用比例、替代率,以及安全問題。光伏發電是很大一塊市場,我們希望可以參與到技術修訂中,助力分布式光伏發展。
作者:董欣 來源: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