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為太陽能行業的大老板之前,武漢的劉漢元養魚起家。
養魚起家的太陽能公司老板
在他成為太陽能行業巨賈之前,劉漢元養魚起家。
出生在中國的西南部的農民兒子,1983年,劉漢元賣豬籌得700元,并用這筆錢購買了魚苗。 很快他就涉足了收益更高的魚飼料銷售,并進入豬飼料和鴨飼料銷售市場。 他的品牌“科力”,是取自中國現代化改革之父鄧小平對卡爾·馬克思說過的一句話著名解析——“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的第一個和最后一個漢字的組合。
據劉漢元的授權傳記,當年,在最開始接受“資本主義”的時候,他受到很多當地的批評,對此他只能回應道,他的魚飼料是一種符合鄧小平理論的改良產品。 “當我的業務逐漸擴大時,”他當時提出,“我要再加蓋一層用做實驗室。”
原本轉向計算機芯片產業的計劃沒有實現,所以到2006年,他將目光轉到了太陽能技術,并獲得了一家生產多晶硅公司的控制權。多晶硅是一種生產太陽能電池板的晶體原材料。 這一決策被證明是正確并且幸運的:中國當時正在共同努力,希望能發展成為一個太陽能產業大國。
建設更多工廠
中國在太陽能電池板生產上已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但最近,中國企業開始在中國以外地區,特別是在馬來西亞和越南投資建廠,以避開美國和歐洲聯盟在四年前對中國造電池板實施的反傾銷、反補貼措施。
在未來六年,中國政府將鼓勵國有銀行向太陽能面板制造企業提供至少180億美元的低利率貸款,并鼓勵地方政府通過土地使用優惠政策支持這些企業的發展。 中國的雄心不只限于占領太陽能出口市場:嚴重的污染問題以及對氣候變化所引發的海面上升的關注將人口眾多的沿海城市造成破壞,因此發展綠色技術迫在眉睫。 與此同時,中國也通過類似的政策成為了風力發電行業的主導者。
在充足的扶持下,2007年至2012年間,中國的太陽能產能增長了十倍。全球十大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中,有六個是中國企業,其中排名前兩位的企業均來自中國,而在10年前,入圍名單中中國企業數量為零。 劉漢元的太陽能業務——通威集團雖然并未公開其財務細節,但是它是該行業中增長最迅猛的企業之一。
這種快速的增長迫使許多歐美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陷入困境。 其中24個公司在奧巴馬總統第一任期內申請破產或削減業務,大大挫傷了美國國內關于清潔能源的樂觀態度。
在2012年和2013年,美國和歐盟認為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會獲得政府補貼,并進行產品傾銷,甚至以低于生產運輸成本的價格出售。歐美均開始實行進口限制。而中國制造商和官員否認他們存在不適當的補貼和產品傾銷,并且仍在按照原本的方法行事。
一些過度生產并虧本銷售的大型中國制造商還是關門了。 但西方太陽能源公司表示,盡管中國太陽能公司,如尚德、朝陽和LDK太陽能想要獲得貸款,東山再起的幾率很小,但中國銀行仍然在向其余的幸存者借款。
今年1月初剛剛退休的中國可再生能源政策的首要構建者李俊峰表示,西方媒體夸大了政府在資助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方面的作用。 “市場是可以自己做決定的,”他說。 “優秀的公司自然可以賺到錢,而失敗的公司則不會。”
高科技的希望
如同中國的太陽能產業是一個整體一樣,通威集團擁有更大的理想。
劉漢元的公司在2013年從中國中部的LDK太陽能公司購買了一個巨型太陽能電池板制造的成套設備,這讓公司陷入嚴重財務危機。 現在公司的最新規劃是在中國的成都、合肥分別建設5千兆瓦發電量的工廠。 相較而言,全球每年的太陽能市場總需求量為77千兆瓦,與此同時,全球總產量是139千兆瓦。
英利太陽能技術人員在河北省保定市公司總部太陽能電池板工作。
與此同時,劉漢元對一些在太陽能技術方面具有開創性,但卻喪失中國市場份額的西方企業不屑一顧。 “他們是嫉妒,”他說,“因為他們趕不上中國的步伐”。
從環境的角度來看,中國的太陽能產業的發展為世界創造了許多價值。 太陽能電池板價格在過去十年中下降了近90%。 許多美國家用的太陽能電池板和太陽能發電廠的許多太陽能電池板都是由中國公司制造的。
但是對于太陽能行業來說,中國的擴張可能意味著價格低廉和其他所有國家的削減。
法國石油和天然氣巨頭Total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PatrickPouyanné表示:“太陽能行業再次面臨一個新的冬天,該公司擁有美國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SunPower的控股權。
作者:趙書綺 來源:36Kr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