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緩解新疆較為嚴重的“棄風棄光”現象,對于已經初步實現電采暖的區域,如何利用“棄風電”補充供給,真正做到降本增效顯得尤為重要! 2017年,國家電網公司會同國網新疆電力探索新能源風電消納的新途徑,在棄風時段增加用電需求,造峰用電、減少棄風。新疆電力全力消納新能源,消納電量占比達31.8%,遠超5.19%全國平
造峰用電 探索“棄風電”精準投放新模式
為了緩解新疆較為嚴重的“棄風棄光”現象,對于已經初步實現電采暖的區域,如何利用“棄風電”補充供給,真正做到降本增效顯得尤為重要。今年以來,國家電網公司會同國網新疆電力探索新能源風電消納的新途徑,在棄風時段增加用電需求,造峰用電、減少棄風。
2016年10月17日,烏魯木齊高鐵片區火車站北廣場電采暖棄風供熱項目正式投入使用,這種低成本、無污染、高效率的供熱方式可保證烏魯木齊站周邊43萬平方米的建筑采暖需求。
隨著客戶側電采暖系統的補充完善,電力需求響應試點應運而生,成為探索新能源消納的又一有效途徑。
2017年3月10日16時10分,新疆電力調控中心根據實時風電出力和來風情況,通過調度臺直撥電話及調度管理系統,向電力需求響應平臺下達需求響應預令,邀約調峰負荷3萬千瓦。需求響應平臺立即向接入響應平臺的用戶進行邀約,明確響應負荷量、響應時段及響應時長等信息。烏魯木齊高鐵新區北廣場成功反饋,可響應增加用電設備3臺8兆瓦電極式鍋爐,預計響應負荷約2萬千瓦。
17時整,用戶側電鍋爐負荷啟動執行需求響應方案,需求響應平臺隨即對3臺電鍋爐的響應負荷、響應電量數據進行監測、記錄、檢驗。
19時順利完成首次響應,用戶最大響應負荷1.8萬千瓦,響應時長為120分鐘,響應電量約3萬千瓦時。此次需求響應首次成功實現了將電力需求響應作為可調資源與風力發電聯動互補,填補了國內空白。
通過信息化手段,將電力需求響應平臺、用電信息采集系統與電力調度管理系統等進行功能對接,監測用戶相應需求及響應負荷、響應電量執行情況,最終實現電力需求響應與風力發電聯動互補。指向化的“棄風”供電模式得以實現,為新能源本地消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求響應模式對于探索新能源消納途徑意義重大,相較于零散的電采暖用戶,企業或公共場所硬件配置更加完整,響應更加迅速,響應電量也更加集中。下一步,國家電網、新疆電力公司將繼續優化需求響應平臺功能,完善技術手段,創新商業模式及補償機制,在更大范圍內予以推廣。隨著“棄風”采暖工作的不斷完善,精準投放新模式將會在更大范圍內予以推廣。
作者: 來源:中電新聞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