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興起到無序,光伏領跑者走到了成功與失敗的十字路口。如何收尾目前的項目、“超級領跑者”如何推進?種種問題亟待解決。 大同是我國北方地區少數幾個冠以“煤都”稱號的城市,但是隨著煤炭產能的嚴重過剩,同時能源轉型不斷加速,大同煤炭的光芒正逐漸變得暗淡。然而,在大同煤炭逐漸勢微的同時,大片的光伏電池板卻在采煤沉陷區上鋪
記者從中標大同領跑者計劃項目的幾家企業了解到,中標企業通過抽簽分到項目所使用的土地,但是各家的情況并不相同,原地使用者對土地用于光伏開發訴求不一致,有高有低,外部條件不盡相同,給項目的建設造成了很大的阻力。
通常在規則的土地上,只需要用一圈圍欄將光伏電站圍起來就可以,但是有些項目的土地情況并不好,于是受限于條條塊塊的土地,圍欄的數量大幅增加,電纜的長度增加,而且總的用地量也增加了,這樣到最后整個的項目投入就會增加。
一般來講,領跑者計劃的好處是整個流程操作比較規范,整個邊界條件也很清晰,土地的租金和稅費、電網的接入等在普通電站中老大難的問題相對比較明確。“事實上,這也是申請領跑者基地所必須具備的條件,即承諾不能棄光限電,優先保障電力接入,明確土地稅費和租金等等。”李磊告訴記者。
而且,由于PERC技術的進步等原因,組件價格有了較大幅度的下降,這就給領跑者計劃競價提供了一定的空間。邊界條件容易確定,企業對于自身的成本也就更加明晰,這也是2016年“光伏領跑者”計劃競價如此激烈的原因。
但是在招標之后,政府的承諾能否兌現呢?如果不能兌現,那么許多的壓力將會全部轉移到企業身上。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土地,按照承諾,土地應該由政府牽頭來完成所有的工作,但是實際上很多時候土地的難題很多都轉嫁到了企業身上,政府在規劃上的支持顯得有些乏力。
“2016年,我們中標的領跑者項目中某個項目在土地上就遇到了一些阻力,現在還沒有完全落實,工程無法開工。”一位不愿具名的領跑者計劃項目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事實上在某些地區整個領跑者項目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土地的權屬、利益協調等等在之前都沒有做充分的論證,在各方面都沒有做好工作的時候急于進行招投標工作。“接下來的領跑者項目還是需要更加完善的規劃,可行性要有充分的論證,具體能不能落實,有沒有相關利益方的意見,這些都十分重要。如果前期工作做的不好,項目的可操作性就會大大降低。”上述知情人士補充到。
不僅國企遇到了這樣的問題,作為民企的正泰新能源也遇到了這樣的事情。陸川對記者說:“2016年幾個領跑者基地準備倉促,進場時發現可用土地面積遠不能滿足項目需要,對于項目成本投入造成負面影響。在領跑者競價一場激烈的情況下,任何很成本上的負面影響都會影響到企業的回報,進而動搖企業對于領跑者項目的信心。”
事實上,土地問題往往涉及民生,需要和眾多的民眾打交道,如果前期規劃沒有做好,企業在后面會有很大的困難。而且,對于光伏電站土地的治理和改造,相應的土地政策有時候并不能在地方得到解決,會涉及到國土資源部、國家稅務總局對土地使用的要求。
截至目前,“光伏領跑者”計劃已經經歷了兩批項目釋放和建設,成績也好,問題也罷,都會讓人去想一個問題,領跑者到底應該是什么樣子?應該怎樣去定義“光伏領跑者”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