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剛剛公布的《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2016—2030)》(以下簡稱《戰略》),把握世界能源發展的大勢,明確了我國能源革命的戰略目標、重點任務和行動計劃,將有力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向綠色低碳轉型,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 一、順應世界能源變革潮流,明確能源革命的重大意義和戰略取向 自工業革命以來
三、強化推動能源革命的政策措施,推動新常態下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
我國經濟新常態下轉換發展動能,轉變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產業轉型升級,企業提質增效,均將有利于推進經濟發展方式低碳轉型,有利于實現能源革命的戰略目標。新常態下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著眼于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提高質量和效益,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使企業生產模式由資源和要素投入驅動的“加工型”向知識和技術創新驅動的“價值型”轉變,從而促進產業升級,帶動技術改造和革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產品能耗。新常態下GDP增速放緩,產業結構調整加速,鋼鐵、水泥等高耗能產品需求趨于飽和并開始下降,高耗能產業比例下降,高新科技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比例上升,都將促進單位GDP能耗加速下降。未來能源需求增速將大力放緩,在清潔能源加速發展的情況下,有利于加快能源結構調整。2013—2016年能源總需求平均增長率已由2005—2013年間的6.0%下降到1.5%,而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年均增速則高達9.7%,在能源總消費中占比3年內提高4.2個百分點,煤炭的消費量則下降11%,在一次能源消費構成占比下降6個百分點。2005—2013年,煤炭的增長量占全部能源消費量增長量的59%,在滿足新增能源需求中發揮了主體作用,而新常態下新增能源需求將主要依靠增加清潔能源供應滿足,未來二氧化碳排放將呈增長緩慢并逐漸趨于穩定的態勢,為實現二氧化碳排放早日達峰創造了條件。當前經濟新常態下新的發展理念和發展趨勢,為加快推進能源革命和經濟低碳轉型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而當前積極落實推動能源革命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快能源革命的步伐,也是促進新常態下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關鍵著力點和重要抓手。
強化推動能源革命的政策措施,首先要加強技術創新,普及和推廣先進高效節能技術和先進能源技術,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在未來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上網的的發展過程中,要研發和推廣智慧能源技術,推動能源互聯網與分布式能源技術、智能電網技術、儲能技術的深度融合,并加強對氫能、核聚變等前沿技術的研發和示范,占領能源科技的制高點,打造國家的競爭優勢,順應并引領全球能源技術創新和發展的進程。
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推動能源體制革命,并將其作為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切實轉變各級領導政績觀的導向和考核標準,強化節能和和減排二氧化碳的目標責任制;創新能源宏觀調控機制,建立健全能源法制體系,改革和完善促進低碳發展的財稅金融政策體系、能源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資源環境稅費制度;加強能源市場機制改革,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能源市場體系;倡導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探索中國特色的低碳城鎮化道路。
當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合作進程以及全球能源變革的趨勢,為我國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提供了良好的國際合作環境和共贏的機遇。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要推動能源產業對外深度融合,打造世界范圍內有競爭力的國際企業,積極參與國際能源體系的建設,擴大話語權和影響力。特別是注重和加強能源領域的南南合作,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變革和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建設,在全球能源和氣候治理體制變革中發揮積極的引領作用,體現發展中大國的責任擔當。
(何建坤,清華大學原常務副校長 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作者:何建坤 來源:發改委網站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