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曾被拉來“保駕護航”的綠色新能源互金平臺——綠能寶出事了。4月17日,一紙逾期公告令綠能寶投資者們感到恐慌。
綠能寶模式風險幾何?
綠能寶創始人彭小峰是近年來新能源市場上的風云人物,被譽為是資本市場上“長袖善舞”的光伏大佬。彭小峰的上一段創業經歷是江西賽維。在他手中,江西賽維從一度躋身全球最大多晶硅片制造商,到最終淪為國內最大的企業破產重整案例,令人唏噓。
綠能寶創始人彭小峰
綠能寶官網顯示,綠能寶是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企業SPI綠能寶能源互聯網股份公司旗下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以實物融資租賃為商業模式,專注于太陽能光伏發電全套解決方案。
而按照彭小峰此前的說法,綠能寶是結合互聯網及融資租賃業務為一體的理財收益產品,主要是為投資者和光伏發電業主搭建一個融資租賃橋梁,尋找投資者和光伏發電業主的平衡點,實現共贏。
投資者通過“綠能寶”平臺投資已建成或在建的光伏電站,從而分享光伏電站的收益。目前綠能寶推出的多款產品的年化收益率為5%~10%不等。
記者注意到,綠能寶在上線之初就曾引起“是否觸碰監管紅線”的爭論。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研究員鄒純表示:“按照平臺自述的商業模式,投資人與融資企業是直接的出租與承租的關系,投資人擁有光伏電站的所有權,融資企業向投資人支付租金,綠能寶平臺只是中介。實際上,投資人僅僅提供資金,不參與項目經營管理,平臺充當了融資租賃業務的運營主體。若將綠能寶定位為融資租賃公司,其資金來源于公眾,是違反《融資租賃企業監督管理辦法》的。”
網貸之家研究中心總監于百程分析稱,綠能寶是基于光伏電站建設的融資租賃類產品。投資人在綠能寶上投資的產品,對應了實物光伏電池板等。這些錢由綠能寶公司來操作,將買好的電池板租給太陽能電站,用太陽能電站的發電收入償還投資人的利息。“如果光伏電站運營良好,從理論上來說這個模式是可行的。不過光伏產業受多種因素影響,近年波動較大,市場需求、補貼政策、運營能力等都將影響收入。”
一位網貸行業專家告訴記者,綠能寶類似項目眾籌,全過程的不確定性太多,且需要很多專業知識輔助,基于這點,類似的產品并不適合大眾。但市場運作方式導致銷售人員的營銷目標必定是缺乏專業知識的大眾,因為如果框定在專業人士和機構,那么市場過于狹窄且對營銷人員的專業素養要求很高,這樣不利于快速建立營銷團隊和擴展市場。
上述專家還表示,因為國家補貼牽涉在內,會讓沒有專業知識的大眾產生“國家保底”的誤解,從而吸引更多沒有專業知識的大眾加入。
值得注意的是,綠能寶官網針對“假設企業倒閉,我的投資怎么辦?”給出的回答是——綠能寶區別于其他虛擬的投資產品,投資者購買的綠能寶對應真實存在的太陽能發電板所組建的太陽能電站,每塊太陽能發電板有購買時的獨立編號;假設企業倒閉,太陽能發電板的產權歸投資人所有;最終通過資產清算的方式,也能確保投資人的利益。
據此,有業界人士點評稱,如果SPI走賽維LDK破產、退市的老路,那么投資人可能只能拿到一些二手的光伏組件,并且國內的產品技術含量低,國內外光伏產能過剩,這些二手光伏組件的價值將大打折扣。
綠能寶于5月9日發布的公告稱,“我公司為了更有效地解決綠能寶平臺兌付的現金問題,目前正在積極處置個別電站資產”,同時表示,“計劃處置的資產總價值不僅能有效地解決綠能寶兌付問題,還將為平臺的進一步發展壯大打下堅實基礎。”
連續3年虧損,母公司SPI面臨退市風險
有道是“內憂外患”,說完產品說股價。
2016年1月19日晚,綠能寶母公司SPI轉板登陸紐約納斯達克市場,開盤交易價格為每股18.9美元。當日就跌破發行價,以16美元收盤。
2017年1月,SPI收到納斯達克發布的警告,稱由于SPI尚未提交2016年第二季度財務報告,違反納斯達克規定。綠能寶回應稱,將于2017年3月13日之前發布半年報,但目前仍未披露。
截至2017年5月8日,SPI股價已跌至0.61美元。相比其開盤價,已跌去97%。
實際上,SPI此前已連續三年虧損,2013年、2014年凈虧損分別為3220萬美元、520萬美元。SPI的2015年年報顯示,2015財年營收1.9億美元,而凈虧損高達1.85億美元,創該公司歷年虧損新高。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SPI累計虧損為2.461億美元。
另外,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SPI經營資本缺口達8000萬美元,而2016年SPI還有大量債務到期。
鑒于納斯達克“一美元退市規則”(當上市公司股價不足一美元,且這種狀態持續30個交易日,納斯達克將發出虧損警告,被警告的公司如果在警告發出的90天里,仍然不能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自救以改變其股價,將被宣告停止股票交易),再加上未按規定提交財報,且連續3年虧損,SPI已經面臨退市風險。(本文刊發于2017年第19期)
作者:宋杰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