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在山西省大同市政府、中國改革報《能源發展》周刊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光伏+創新發展論壇暨領跑者基地經驗交流會上,大同市發改委副主任王明生公布了大同采煤沉陷區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示范基地整體驗收結果。 之前關于基地驗收的種種傳言,可以不要再飛舞了。 王明生在發言中還透露,與基地整體驗收同步,各單
(三)基地建設成果達到了示范目標
大同市和各企業根據采煤沉陷區建設條件以及光伏領跑者基地管理和技術要求,在組織管理、技術創新、供給側改革、林光互補、沉陷區綜合治理等方面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保障了基地建設進度和示范作用,基地示范效果良好。
1、基地實現了建設公平市場和資源競爭性配置示范
經過公開公正公平的競爭性評優,在全國首創示范了優選業主、建設監督和后期檢驗評估全過程的資源配置使用共軛機制,選出了在全國范圍內最具競爭力的投資企業,建設了全國統一公平市場機制,實現了基地資源的競爭性配置。
2、基地項目政府服務過程實現了普遍優化
在大同光伏示范基地建設過程中,為了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大同市政府統一組織各相關職能部門按照“一個窗口對外”的模式組織辦理項目相關前期手續。
基地并網工作過程中,建立有效的調度機制,多個企業主動承擔了自身工作以外的任務,幫助其他企業加快并網進度。
由大同基地辦牽頭,協調國投公司、上海電力設計院和開發企業,采用“時間倒逼進度”的方式,即時溝通聯絡、每天盤點安排,高效履行并網程序,使基地并網工作高效進行,基地13個項目從6月18日到6月30日陸續并網,對基地優化普遍公共服務、提高建設效率方面做出了全國性表率。
3、基地建設是落實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效示范
大同光伏示范基地按照統一規劃、統一組織、統一供應的模式,合理利用采煤沉陷區居民搬遷后的閑置土地,以林光互補的模式,在不破壞原有地形地貌的前提下實施項目建設,落實了土地等關鍵生產要素的結構性供給側調整。
通過基地建設,提高了區域可再生能源電力比例,增加了可再生能源供應,通過電能替代的模式實現了能源供給結構的有效改革。
通過基地建設,有效推動了大同從以煤炭開采為核心的傳統煤炭基地向光伏等綜合能源基地轉型的產業供給側改革。大同基地的建設,從土地、能源、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為傳統能源基地提供了有效的示范。
4、基地建設有效探索了林光互補建設模式
大同光伏示范基地為推動我國灌木林地和宜林地開發光伏起到了關鍵示范作用。
按照“轉型綜改試驗區”可以先行先試的要求,大膽嘗試將光伏電站建設在采煤沉陷區居民搬遷后的閑置土地,采用行之有效的“林光互補一體化”模式,積極嘗試流轉使用宜林地、灌木林地和無立木林地,以光伏產業作為林業發展的支撐,帶動“一、二、三”產規模化立體發展。
大同光伏示范基地13個光伏項目共計使用土地4.96萬畝,其中林地面積4.38萬畝。在林地中大部分為灌木林地,其他為無立木林地、宜林地等,綠化覆蓋率低。
按照“林光互補一體化”模式建設要求,全部實施就地造林綠化,區域內的森林覆蓋率可達到100%。
基地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實施“林光互補一體化”的先行先試工作,為全國土地綜合利用提供了積極示范。
5、基地建設效果實現了沉陷區綜合治理目標
為了確保采煤沉陷區光伏基地建設質量及項目、人員、設備安全,基地對沉陷區進行全區域沉降觀測,通過固定觀測點和衛星觀測數據對基地整個區域的沉降情況進行全時監控,并繪制全區域地形圖。
對沉陷較嚴重的區域進行標注,對危險區進行實時監控和沉降報警。通過沉陷區長期變化觀測數據,為后續沉陷區治理和植被恢復提供基礎數據支持。
同時結合光伏電站項目建設和林光互補工程,對沉陷區進行初步的填埋、加固、綠化,防止水土進一步流失。通過多種措施,實現了盤活沉陷區廢棄土地資源、造福當地群眾的綜合治理效果。
(四)基地階段性運行成果體現了良好的運行水平
基地運行效果的主要評價指標是發電量和系統效率等反映光伏度電成本的指標。
為保障評價基礎數據誤差最小,選擇各項觀測數據完整率較高的時段作為典型評價時段。經統計,取1月10日至2月14日、總計35天。
為保障各項目間評價結論的公平一致性,對各項目資源、發電能力等采用同等條件參數。其中,各項目太陽能輻射數據以基地統一為各項目安裝的輻照儀觀測數據為準,發電能力以各項目35千伏變電站出口側發電量為計量點。
基地統計時段內累計發電量達到1.5億度,發電能力高于可研階段設計發電能力,且高于同等資源水平條件下光伏電站發電能力,具備較好的運行效果,有效地降低了光伏發電成本。
以上是大同采煤沉陷區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示范基地整體驗收情況。
與基地整體驗收同步,各單體項目驗收也在推進,待各項目專項驗收全部收口和完整發電數據滿季度后完善公布。
作者:劉麗麗 來源:能見派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