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美國決定對進口光伏電池及組件發起全球保障性措施調查(下稱“201”調查)。8天之后,包括亞洲光伏產業協會在內的六家光伏協會(及聯盟)等就攜手呼吁美國當局不要濫用救濟措施,并期待市場回到“自由貿易”的和諧氛圍之中。 上個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發布公告,決定依據Suniva公司的申請,對美國
5月23日,美國決定對進口光伏電池及組件發起全球保障性措施調查(下稱“201”調查)。8天之后,包括亞洲光伏產業協會在內的六家光伏協會(及聯盟)等就攜手呼吁美國當局不要濫用救濟措施,并期待市場回到“自由貿易”的和諧氛圍之中。
上個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發布公告,決定依據Suniva公司的申請,對美國市場所有進口光伏電池及組件發起調查。該公告稱,由于案情復雜,將延期至30天至9月22日作出損害認定,并在11月22日前向總統提交調查報告。此際,SolarWorld美國分公司也宣布加入了Suniva的行列。
美國企業建議,入美的光伏產品應執行更高的銷售價,其中第一年的終端產品組件定為0.78美元/瓦,電池片價格為0.40美元/瓦,遠高于現有市場報價。一位出口商告訴記者,東南亞地區向美國發貨的組件最新價為0.34美元/瓦。而美方一旦實施貿易保護措施,將會影響全球產業鏈的數百萬就業,更將直接損害全美從事太陽能產業的9000多家公司利益、26萬美國工人和他們的家庭生計。
新調查影響重大
“201條款”,是指美國1974年貿易法201-204節,該條款賦予了美國總統一項使命:當來自其他國家的進口產品數量給國內產業造成嚴重損害威脅時,可采取適當的救濟措施以防止或補救損害。
針對美國對進口光伏產品發起的、并不合理的“201”調查,亞洲光伏產業協會(APVIA)聯合了臺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馬來西亞光伏產業協會、菲律賓太陽能聯盟、新加坡可持續能源協會、印度太陽能聯合會等六個東南亞行業協會發出聲明予以反對。記者今天下午獲悉,這些協會旗下的所在地區企業,總計產出了全球約90%的光伏產品。
亞洲光伏產業協會主席、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亞洲的光伏制造產業鏈在全球占據著主導地位,截至2016年底,這里的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產能,分別占全球的71.2%、95.8%、96.8%、89.6%。“大量光伏組件及電池將會受此影響,無法進入美國市場。”朱共山表示。
據此前中信保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光伏裝機新增了70GW,比2015年上揚了30%,至此全球光伏裝機總量也已高達300GW之多。其中,中國有34.54G瓦的新增光伏量,同比增長128%。美國的新增裝機也有14.76GW,同比增長了97%。美國的光伏增速、新增量都頗高。
盡管如此,由于美國當局對來自中國等地的光伏產品采取了“雙反”措施、加之不支持綠色產業的新總統特朗普就任等因素,導致2015年、2016年中國地區對美出口量的連續下滑,其中2016年對美光伏出口金額下降了20.33%,為14.27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亞洲光伏產業十年來的技術提升和產業發展,降低了光伏發電成本、推動了全球光伏產業的發展。人為設置貿易壁壘不僅對亞洲地區的光伏企業不利,也不能保護本國的產業發展。”朱共山向記者表示。
救濟措施啟動的話,售價必然會提高。目前東南亞地區向美國發貨的組件最新價為0.34美元/瓦,而救濟措施申請者意欲把價格拉高至0.78美元/瓦。美國光伏市場中,居民及工商業的光伏項目占比高達50%,較之“地面電站”一邊倒的中國市場,兩地格局完全不同。正是基于這一特點,美國對光伏定價的敏感度也更高,一旦售價大幅提升,市場需求將會很快放緩甚至倒退。
六大協會(及聯盟)也指出,個別太陽能公司意欲利用貿易救濟規則獲得額外利益,這是對貿易保護措施的擴大濫用。實踐證明,貿易保護并不能挽救因自身運營原因而缺乏市場競爭力的個別公司,更不利于產業上下游的健康發展。本案立案以來,也已有多家美國光伏生產商、下游設備安裝商和行業協會紛紛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交反對意見。
作者:王佑 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