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曲陽,漫山遍野的光伏電池板并不僅僅是陽光下的一道風景,它們更是讓貧困農民脫貧奔小康的“太陽”。脫貧攻堅戰中,曲陽縣因地制宜,把發展光伏發電作為重要的扶貧產業,許多貧困群眾通過荒山荒地出租、房頂太陽能發電、從事與光伏發電項目相關產業增收致富。這是曲陽縣齊村鎮一處帶有光伏扶貧項目的光伏發電場。(資料照片)
扶貧與就業對上了光,農民在家門口當工人
隨著光伏發電產業的興起、產業鏈條的延長,山里渴求致富的農民有了更多在家門口打工的機會。
在齊村鎮店上村,50歲的李振勇如今有了一個新頭銜——工程隊隊長。他帶著一支農民工程隊走村串戶,專門承攬光伏板安裝的活兒。
5月29日下午,鄰近的上莊爾村光伏電站工程剛完工,李振勇一回村,還沒進家就接了個電話!皶粤粥l張家莊村又來活兒了,歇不成了!”
李振勇一家四口人,以前一家人的生計全靠他在外打零工,年收入不過五六千元。三峽新能源公司的光伏電站開工后,李振勇回到村里,干起光伏板安裝的活計,一天就能掙200多元?春昧诉@一營生,他把村里30多名鄉親組織在一起,成立了一個工程隊,業務應接不暇。僅三峽新能源公司的200兆瓦項目,他的這個工程隊就承攬了約十分之一的光伏板安裝工程量。
“這新房是去年秋天蓋的。”跟隨李振勇來到他的新家,記者看到沙發、衣柜、電視、冰箱、洗衣機等所有家具、家電全是一水兒新的。李振勇告訴我,他家原來的土坯房還是1982年蓋的,這幾年每年都能掙四五萬元,這才有錢蓋了新房。
光伏電站在建設期用工量非常大,每10萬千瓦就有40萬塊組件需從山下運到山上安裝。此外,光伏板一年四季需擦洗,秋天還要除草防火……三峽新能源河北分公司副總經理韓樹偉說,他們在曲陽的項目累計用工近20萬人次,人均支付勞務報酬5000多元,項目輻射帶動周邊6個村、7000余農民增收。
企業用工全部為貧困農民,光伏“入戶”不忘特困戶
“推薦企業用工人選,我們的標準比評低保還嚴格!鼻柨h發改局局長王平告訴記者,縣里和光伏發電企業簽訂統一協議,要求企業用工必須由所在村莊按程序從貧困人口中篩選產生,以增強光伏扶貧的精準性。
柳樹溝村380戶、1287人。2013年,全村近九成人口是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只有1800多元。2013年,國電投的光伏電站投入運營后,需在村里招用光伏板日常維護人員30多人,但村里卻有上百人報名。村里經“兩委”會、黨員大會、村民代表會議、全體村民大會層層討論,才按家庭困難程度推出最終人選。村民們紛紛說:“把機會給了最需要的鄉親,大家沒啥可說的!
比光伏“上山”扶貧還要精準的是光伏“入戶”。作為全省試點縣之一,2015年,曲陽縣在東旺鄉王家屯村、齊村鎮峪里村,選擇總計130個房屋質量較好的農戶,在屋頂安裝分布式光伏電池板,每戶補貼5萬元。其中,中央和省兩級財政補貼3.5萬元,企業投資1.5萬元,項目當年并網發電。
齊村鎮峪里村有62戶貧困戶,程志鋼家是其中之一。他為記者算了一筆賬:屋頂安裝的光伏電池板總容量5千瓦,正常情況下,一年可以發電5500度。除了自家用電外,剩余的賣給國家。如果國家以每度電1元的價格收購,每年賣電收入是5500元,他家可得到3000元!澳梦蓓斎牍桑惶湾X、不費力,相當于捧上了‘鐵飯碗’。”
70多歲的王占有由于家里房屋老舊與光伏“入戶”無緣,但他從家中柜子底部找出一個用布包裹著的銀行卡給記者看,“我也能借上光。”
光伏“入戶”過程中,曲陽縣有關部門深入調研發現,符合光伏扶貧條件的貧困戶,不少都是農村五保戶、低保戶,房屋普遍老舊破損,無法在房頂安裝光伏發電設備。為了讓陽光普照到最貧困的群眾,從2015年開始,縣里按照有關政策,要求光伏發電企業每年從項目收益中拿出一定比例資金,給予貧困群眾每戶每年3000元的幫扶款。全縣目前已有2000戶貧困群眾受益。
在莊窠鄉蘇家峪村南的山坡上,記者看到,一個占地10多畝的小型山地光伏電站已經竣工,即將并網發電。據了解,曲陽縣今年又實施了99個小型山地光伏電站建設項目,每個裝機容量300千瓦,總投資200萬元。這其中,政府投資70萬元,企業投資130萬元。按照協議,企業每年將從40萬元收益中拿出18萬元,幫扶所在村60個貧困戶,每戶每年3000元。目前,28個小型光伏山地電站已基本建設完畢,剩余71個年內便可完工。僅此一項,又可幫扶5940戶貧困群眾。
作者:林鳳斌 來源:河北日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