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2017年《能源技術展望》報告發布會在上海舉行,IEA中國合作部主任涂建軍做了《能源技術展望2017》的主題演講,涂建軍表示,2015年至2020年,太陽能光伏和陸上風電發電量預計將分別增加2.5倍和1.7倍。但在水電、海上風電、太陽能光熱、生物質能源、地熱發電和海洋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方面略顯
B2DS情景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但如果實施的話能源行業會面對一個艱巨的挑戰,需要全球減排行動的水平立即出現一種根本性轉變的態勢。
目前清潔能源技術進步的水平距離2DS情景的需要還差的很遠,更不用說B2DS情景了。
有些技術在過去幾年基本沒有進步,甚至有些往錯誤的方向發展,比如燃煤發電技術,雖然超臨界技術更高效,更經濟,但依然有使用亞臨界技術的情況。
有些技術有進步,但距離他們的潛力還很遠。比如,2016年LED在居民照明燈具的比例有望從2015年的15%增長到30%,這令人鼓舞。但是在2DS情景中,照明,電氣和建筑設備的電力消費需要從目前的每年增長3%下降到1.5%。
總體進展
IEA 的《追蹤清潔能源技術進展》 (TCEP)報告每年都會評估最新的技術進步和市場發展,跟蹤總體進展,并對未來行動提出建議。今年的TCEP 報告顯示,我們選擇的26項清潔能源技術中,只有3項處在可以實現能源可持續轉型的路徑上。 15項技術只顯示出一定的進步,8項完全沒有按照目標進行,需要新的行動。
紅色代表進度未按照目標實現:
CCS
全球的CCS項目繼續證明它在不同領域的可行性,但因為沒有最終投資的決策,計劃的項目實際上都停滯了。
為了實現2DS的目標,需要在2025年做到每年封存4億噸CO2,這需要有針對性的政策刺激來推動大型CCS項目的實施。
更高效的燃煤發電
2015年,新增燃煤發電裝機有30%采用低效的亞臨界技術。
為了實現2DS目標,到2025年煤炭相關CO2排放必須每年降低大約3%,這主要通過淘汰最低效的技術,以及在2020年之后開始減少沒有裝備CCS的燃煤發電機組數量來實現。
生物質燃料
為了實現2DS目標,到2025年先進的生物質燃料產量需要擴大25倍。
許多先進生物質燃料的第一批商業化規模項目正在提高他們的產量,但是需要加快立法鼓勵先進生物質燃料的發展和降低交通燃料的碳密度。
建筑
去年發展中國家在建筑能源標準上取得的進步是實現2DS目標的積極一步,但是依然有三分之二的國家沒有實施強制的建筑能源標準。
橙色代表進展需要進一步改進:
核能
2016年核電裝機增加了1000萬千瓦(10 GW),是199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為了實現2DS目標,并抵消計劃中退役的核電站和一些國家退出核電的政策,需要在2016年的基礎上加倍,達到每年新增2000萬千瓦。而且,2016年只有300萬千瓦的新建項目開工,影響未來核電裝機的增加。
可再生能源發電
2016年,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再創記錄,超過1.6億千瓦(160 GW),發電量增加了6%。
雖然實現了創紀錄的增加,但可再生能源發電依然沒有達到2DS的長期水平。預計2015-2020年,還將增加30%。為了實現2DS目標,2020-2025年,需要進一步加快,增加40%。
工業
為了實現2DS目標,工業部門必須加快行動,在2014年至2025年保持年能源消費增長低于1.2%,不到2000年以來年均增速2.9%的一半。
雖然工業部門在能效和低碳技術使用方面不斷進步,但工業產量的增長必須進一步與能源消費和CO2排放“脫鉤”。
電器和照明
過去兩年,照明加速向LED等轉變,這令人鼓舞。2015年,LED占居民燈具銷量的15%,2016年有望增長到接近30%。
但是,在2DS情景中,照明,電器和建筑設備的電力消費需要從過去十年每年3%的增速減半到1.5%。
輕型汽車燃料經濟性
最近幾年,輕型汽車平均測試燃料經濟性提高的步伐有所降低,從2005-2008年的年均1.8%,降至2012-2015年的1.2%,2014-2015年只有1.1%。
這個趨勢必須被反轉,2030年之前每年燃料經濟性的提高必須達到3.7%。
綠色代表進展達到預期目標:
電動汽車
2016年乘用車電氣化方面又創了新的記錄,共銷售了75萬輛電動汽車(EVs),將全球的保有量提高到200萬輛。
雖然增速從2015年的70%降到2016年的40%,但電動汽車依然處于實現2DS 情景2025年目標的軌跡上,但(增速的降低)對實現 2DS情景在2020年的中期目標產生威脅,并有可能進一步影響2025年目標的實現。
儲能
2016年,儲能技術繼續加快應用,幾乎達到100萬千瓦,這得益于有利的政策環境和電池價格的降低。
在2DS情景中,儲能在2025年要累計達到2100萬千瓦,因此還需要進一步的政策行動。
太陽能光伏和陸上風電
2016年,太陽能光伏和陸上風電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并且亞洲,拉丁美洲和中東都實現了創紀錄的最低長期合同價格。
我們對可再生能源進展的分析同時考慮了IEA《可再生能源中期報告》中關于該行業未來五年的預測,在圖中以淡藍色顯示太陽能光伏和風電。
近年來這兩項技術成本的大幅下降,加上持續改善的表現,是這兩項技術發展的主要驅動因素。
把這些趨勢進一步延伸至2025年,國際能源署認為我們正處于實現2DS情景目標的軌跡上,這在發電量上可以得到體現。
太陽能和風電同時也是過去15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長的主要來源。
可再生能源的地區分布也反映出大部分的新增電力需求來自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他們占了2000-2015年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三分之二。
但是,盡管太陽能光伏和陸上風電取得了這些進展,但在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方面,我們并沒有按照目標前進,比如水電、海上風電、太陽能光熱、生物質能源、地熱發電和海洋能。因此,目前的趨勢和政策并不足以實現2025年可再生能源占全球發電量37%的要求。
與B2DS情景的要求相比,當前的趨勢就更顯不足。
作者:涂建軍 來源:國際能源署(IEA)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