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2017年《能源技術展望》報告發布會在上海舉行,IEA中國合作部主任涂建軍做了《能源技術展望2017》的主題演講,涂建軍表示,2015年至2020年,太陽能光伏和陸上風電發電量預計將分別增加2.5倍和1.7倍。但在水電、海上風電、太陽能光熱、生物質能源、地熱發電和海洋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方面略顯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目前沒有按照目標推進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大多是那些隨時可調度(dispatchable)、可以增強電力系統靈活性的技術。而系統靈活性可以支撐日益增長的風電和光伏并網,雖然風電和光伏2025年前的裝機目標可以實現,但系統靈活性對風電和光伏在2DS情景中2025年后裝機目標的實現是必不可少的。
雖然過去幾年我們在加快陸上風電和光伏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展,但我們可以進一步加快低碳電力的部署進度嗎?
在2DS和B2DS情景中,需要低碳電力技術的快速發展,而且大部分技術需要的增速是前所未有的。
這要求電力系統不同利益相關方之間的協調和努力:從設備制造商,到發電企業、輸電系統和配電系統運營商,再到監管機構和消費者,同時傳統的電力消費者正日益轉變為“生產消費者” (prosumers),比如房屋的業主通過屋頂光伏生產電力。
除了技術挑戰,獲得需要的資金也是另外一個需要進一步努力解決的問題。B2DS情景中電力部門累計需要61萬億美元的投資,這比RTS情景高了60%。B2DS情景相對RTS情景增加的投資比B2DS情景相對2DS情景增加的投資高了30%,這說明電力行業從一個原本已經雄心勃勃的情景(2DS)轉到B2DS情景需要實現的跨越和額外的挑戰。
有些領域未來需要大幅度加快進度,比如說CCS和太陽能光伏技術。
今天的電力系統是我們發展的基礎,不過該系統經常在很多方面還是由化石燃料主導,而化石燃料還占電力行業大約三分之二的發電量。
當前電力系統有以下特征:
電力從大規模、集中式的發電機組,通過電網,單向流動到消費者,這些消費者通常離那些發電廠很遠。這在相當程度上也許算是國內電力行業現狀的一個真實寫照。
很多國家,無論在物理上還是在市場和管制領域,供應和需求之間都有明顯的分割。

在2度或低于2度目標世界里,未來的系統會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未來的電力系統將主要依靠核電、CCS和可再生能源這樣的低碳能源。但尤其是,未來發展趨勢將向分布式能源系統轉移,并要求能源基礎設施之間的整合,比如說光伏、電動汽車、小規模儲能及分布式熱力生產之間的系統整合。
系統更多的內部連接:
有越來越多的家庭和商業規模的分布式能源,還有分布式儲能用戶將變成電力生產者。
向這樣一個數字化、更加分布式的系統轉變,要求以一個綜合性的方式管理各種能源載體,不僅僅是關于電力的調度管理。
未來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新的電力終端應用,比如在交通領域,這不但可以減少終端部門CO2排放,一旦電力系統足夠地低碳化,還可以通過需求側響應支持可間歇式再生能源并網。這個例子證明在能源系統的轉型中系統性思維是多么的重要。
2010年以來,電池的成本下降了80%。而且,我們預計電動汽車的增長將加速電池在電力行業的應用。
但是,全球超過1.5億千瓦(150 GW)的抽水蓄能依然占據儲能裝機的大部分市場份額。雖然我們預計抽水儲能將以它的歷史最快速度增長,但該行業的聚焦點已經轉向更小規模、模塊化的技術,比如可以在電力系統的任何角落部署的電池。
尤其需要指出,我們預計消費者規模、位于計量表之后的電池將比發電公司部署的電池增長更為迅速。目前這類應用的起點很低,但在B2DS情景中在2040年之前就能超過其他儲能技術。
在所有情景中,交通行業電動汽車的銷售都將推動電池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降低,無論固定式儲能技術(stationary energy storage,比如抽水蓄能)如何發展。
因為電池是從一個相對低的基礎上快速地進行增長,未來將會有關鍵技術挑戰存在阻止推動電池成本下降到B2DS情景的“轉折點”以下,該轉折點遠遠低于目前的最低價格和遠遠高于現在的能量密度。
作者:涂建軍 來源:國際能源署(IEA)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