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球可再生能源部門直接或間接雇傭了980萬人,可再生能源就業率(不包括大型水電站)增長了2.8%,達到830萬人,其中中國、美國、印度、巴西、德國、日本成為龍頭就業市場。
近日,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發布 《可再生能源和就業:2017年回顧》報告。報告顯示,2013年全球50%
2016年,全球可再生能源部門直接或間接雇傭了980萬人,可再生能源就業率(不包括大型水電站)增長了2.8%,達到830萬人,其中中國、美國、印度、巴西、德國、日本成為龍頭就業市場。
近日,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發布 《可再生能源和就業:2017年回顧》報告。報告顯示,2013年全球50%的可再生能源崗位位于亞洲國家,到2016年,這一比例已經升至62%。而同一時期,歐盟的市場份額從19%下降至14%。
中國
中國繼續引領可再生能源就業市場發展,2016年可再生能源市場新增就業崗位364萬個,同比增長3.4%。從2013年到2016年,中國可再生能源崗位占全球份額已由41%增長至44%,這主要得益于太陽能行業強勁發展。不過,生物能源以及小型水電的就業率有所下滑。
太陽能行業中,光伏發電崗位約196萬個,其中制造崗位130萬個,建設安裝崗位63.5萬個。不過,盡管設備安裝需求保持增長,但是由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以及規模經濟的發展,光伏發電制造崗位從2015年至今基本保持不變。不僅如此,雖然設備的建設安裝工作量增加了125%,但相關工作崗位僅增加了18%。此外,中國已連續三年在太陽能水暖產業削減崗位,降至69萬個,其中銷售崗位減少了10%。
風能領域的崗位數量略有上升。2016年風能產業就業崗位超過50萬個,不過新設備安裝崗位的減少數量超過運行維修工作崗位的增量。
2017年初,中國國家能源局宣布,計劃在2020年前在可再生能源發電領域投資2.5萬億元。路透社預測,從2013年到2020年,投資項目工程將創造1300萬個崗位,平均每年增加260萬個。與此同時,中國企業對太陽能發電、水電、風電等海外投資的大力拓展,有利于保障可再生能源崗位的增長。據巴克利銀行統計,2016年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對外投資增長了60%,達到320億美元。
美國
太陽能、風能產業是創造美國可再生能源領域工作崗位的“主力軍”,2016年太陽能和風能產業為美國創造了77.7萬個工作崗位。
太陽能基金會今年的調查顯示,截至2016年11月,美國太陽能行業從業人數為260077人,相比上一年增長了24.5%。其中大部分崗位來自光伏發電領域,有13000個崗位來自太陽能供暖/制冷領域,5200個來自光熱發電領域。隨著光伏發電成本的下降以及法律規范的加強,2016年光伏發電取得了大規模發展,特別是在公共事業領域。據悉,美國太陽能崗位中,一半以上是設備安裝崗位。其次是制造 (15%)、項目開發(13%)、銷售(12%)以及研發(6%)等崗位。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太陽能工作崗位日趨多樣化。與此同時,美國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女性從業者占比也從2013年的19%提高至去年的28%,特別是在銷售和分銷部門中,這一比例已達到33.8%。目前,美國太陽能從業者中的女性占比高于德國(24%)、西班牙(26%)。
風電領域,由于生產稅減免(PTC)政策的延長,2016年美國風電行業崗位增至約102500個。Navigant公司預測,到2020年,PTC政策將創造147000個就業崗位。美國風能協會也表示,2016年美國在建設、項目開發和運輸領域將雇傭35500人,制造崗位達到25000個。
乙醇領域,由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雖然2016年美國乙醇產量增加超過3%,就業崗位減少了222500個。其中大部分與乙醇相關的崗位在農業供應鏈中,其次是乙醇生產。
生物柴油領域,據美國能源部(EIA)數據顯示,2016年美國生物燃料產量增加23%,創造了61100個工作崗位,相比上一年增加了23%,固體生物質和沼氣的新設備裝機達到131兆瓦。根據就業系數計算顯示,固體生物質領域的直接和間接就業崗位可能達到800萬以上。2016年建設和運營的沼氣廠有望創造約7000個就業機會。
作者: 來源:中國電力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