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驅車行走在大通湖畔,秀美的江南水鄉添了一幅新景:湖上,嶄新的光伏方陣在陽光下傲然挺立,一排排“鉆石”狀的光伏發電池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好似湛藍的海洋在盡情吸收著金色的陽光;水下,魚兒卻因這新伙伴得了陰涼,歡暢地游走在一根根樁管之間,享受著這盛夏時節難得的愜意。
近期,這種“上可發電、下可養魚
攻堅克難 因地制宜力挫施工難題
要啃硬骨頭,就得拿出真功夫。接下任務后,益陽供電公司立即成立專項工作組,下設5個項目小組。
項目要能夠合法開工,首先必須獲取所有支持性文件。投資方因缺乏業務指導,項目前期工作在即將開工時還幾乎是一片空白。按照常規做法,一般至少需提前半年開展工作。這些工作既需要豐富的技術業務與經驗,又需要充足的時間,還需要大量的地方協調。該公司主動承擔了本因由投資商自行辦理的用電審批、并網協議、購售電合同、電力工程質量監督等手續,跑政府部門,跑省電力公司,加班加點,走“綠色通道”,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為項目節省了時間、取得了必備的建設條件。
4月28日,該公司舉行誓師大會,5大項目電力建設正式啟動!
前期探勘、初步設計、湖面租賃、征地、開關站建設、湖面打樁、光伏板安裝、電纜敷設、接線、調試、受電、并網……進駐項目現場后,面臨的困難甚至比想象的還要多。
“漁光互補”的光伏發電模式雖可實現雙贏,但一開始并不為當地所有群眾所接受。為此,供電員工與當地政府工作人員一道,逐戶上門做工作,解釋光伏發電模式給群眾帶來的好處,一次次耐心和當地村民協商征地補償事宜,為有困難的群眾提供就業機會,用真誠和耐心將矛盾逐一化解。
施工過程中,各類技術和環境問題也層出不窮:預制管樁材料供應跟不上施工進度,湖面管樁施工難度大,省內水上打樁機械短缺,個別水域淤泥較深、運輸困難……對此,各項目組群策群力,緊急聯系材料供應商、增加材料吊裝碼頭、聯系外省調運打樁船,在當地政府部門和群眾的協助下,合力渡過了一個個難關。
受多雨天氣影響,加之建設經驗缺乏,施工質量管控也是困難重重。為此,各項目組通過項目進程督導、每周一次推進會、每晚一次任務進程日報等形式,對施工各環節嚴格管控。數萬根預制管樁基礎堅實牢固地扎根淤泥層之下,一個個配套的電力線路送出工程提前竣工,受到業主方的充分肯定。
捷報頻傳 辛勤耕耘鑄就益陽速度
“盛步光伏線路架線完成,具備送電條件!”“東大光伏一期升壓站主變第一次帶電沖擊成功!”6月25日至28日,5個項目組微信群里捷報頻傳。這50多天里,大伙兒通過微信群交流經驗,解決問題,匯報進度,互相鼓勵。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背后,凝聚著大家的心血和汗水。
公司副總經理王日中的女兒今年高考,可他幾乎無暇顧及,從接到任務開始,這項工作始終如一塊巨石壓在心頭,他不是在召開協調會,就是在深入各施工現場,直至看到所有項目順利投運的那一刻,才長長的舒了口氣。
負責東大光伏項目前期工作的高級工程師張飛喬4月份以來,幾乎每天加班到凌晨。發展策劃部主任湯福貴為了項目建設體重足足瘦了10多斤。市場及大客戶室主任李新華一段時間以來白天黑夜連軸轉。益陽電力安裝修試公司副經理唐應軍是東大項目的負責人,50多天的時間里,行程逾萬公里。朱海是東大光伏項目經理。該項目施工地正是他的老家,父母和孩子都生活在這里。可由于工期緊,他扎根工地,一次也沒回去過。像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該公司建設、設計、調度、通信等各參建部門和屬地公司密切配合,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確保了項目按期成功送電。
“5大項目的成功投運,很好的展示了益陽供電員工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市政府副秘書長梁成立說,“也為服務清潔能源發展和地方招商引資交上了一份圓滿的答卷!”
作者:莫蓉 李叢蓉 來源:中新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