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消費逐步下降是一個長期趨勢,從中長期看,我國煤炭消費逐步進入了峰值平臺期。去年下半年以來煤炭需求回升、價格上漲,是正常的短期波動; 我國能源結構調整速度進一步加快,可再生能源已進入規模化發展新階段。目前,我國水電、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已穩居全球首位 7月21日,國家能源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上半年能
“三棄”問題明顯好轉
上半年,我國可再生能源行業整體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局面。數據顯示,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突破6億千瓦。其中,水電裝機達到3.38億千瓦、風電裝機達到1.54億千瓦、光伏發電裝機達到1.02億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達到1330萬千瓦。上半年,各類可再生能源發電新增裝機3700萬千瓦,約占全部電力新增裝機的70%左右。
“這說明我國能源結構調整速度進一步加快,可再生能源已經進入了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目前,我國水電、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已穩居全球首位。”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朱明說。
裝機規模上升的同時,棄水棄風棄光現象明顯好轉。上半年,棄風率、棄光率分別下降7個百分點和4.5個百分點。
“棄水棄風棄光是可再生能源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階段性問題。”朱明表示,這個問題涉及能源結構調整、能源優化布局、電力調度運行、電力體制改革和市場化建設及綠色能源發展的落實等諸多方面,必須采用系統化方法解決。
為化解棄風棄光問題,過去一段時間,有關部門不斷優化新能源開發建設布局,嚴格控制棄風棄光嚴重地區的風電和光伏發電新增建設規模,尤其是在新疆、甘肅等地區。避免加重存量項目運行困難,適當把發展重心轉移到不棄風和不棄光的中東部和南方地區。
在調度方面,國家電網公司加大調控力度,充分發揮調度作用,實施全網統一調度,充分發揮大電網的作用,跨區域安排旋轉備用容量和火電開機方式,深度挖掘系統調峰能力。
推進天然氣市場化進程
天然氣是優質、高效、清潔的低碳能源,提高天然氣在一次能源結構消費中的比重是我國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2000年至2013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長,年均增速約16%。但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國際油價大幅下跌、氣價機制尚未理順等因素影響,天然氣消費增速出現階段性放緩,2013年至2015年年均增速僅7%左右。
“出現上述情況既有外部發展環境問題,也是天然氣產業尤其是天然氣利用領域存在結構性矛盾的集中體現,主要包括:發展定位不明確、體制機制不完善、鼓勵政策不配套、基礎設施存在短板等諸多問題。”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副司長李英華說,這些結構性矛盾已經在一定時期內制約天然氣投資主體的積極性和行業改革的市場化進程,成為影響擴大天然氣利用規模的重要因素,亟需盡快解決和完善。
為解決上述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3部門日前聯合印發的《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提出,逐步將天然氣培育成為我國現代清潔能源體系的主體能源之一。到2020年,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占比力爭達到10%左右,地下儲氣庫形成有效工作氣量148億立方米。“在促進天然氣市場體系建設上,將壓縮天然氣供應中間環節,減少供氣層級。天然氣主干管網可以實現供氣的區域和用戶,不得以統購統銷等名義,增設供氣輸配環節,提高供氣成本。對沒有實質性管網投入或不需要提供輸配服務的加價,要立即取消。”李英華說。
作者:王軼辰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