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2小時數的統計方式并不科學。”另一光伏電站項目負責人說,在冀北地區29個項目中,有19個因為不同原因,平均利用小時數未達到1400小時。其中,比較普遍的是,一些以實驗研究為主的電站項目以及有限電、前后有遮擋、設備沒有調試完成的項目均被納入整體核算,拉低了冀北地區有效利用小時數,導致發電小時數據良好的企業也無法并網,這種“一刀切”的做法明顯是不合情理的、欠妥的。
另外,記者注意到,《國家電網公司關于印發2017年促進新能源消納工作安排的通知》(國家電網發展[2017]277號文,對各省電力公司制定了非常明確的2017年新能源受阻電量和受阻率的“雙降”標準。而這一指標,也成為國網不接納光伏項目并網的重要依據。經過國網公司初步測算,京津唐及冀北地區即使不再新增新能源裝機,也難以實現2017年“雙降”目標。
但有業內專家指出,國網277號文,將考核各省電力公司棄風棄光的上限標準定得過高,考核過于嚴格,沒有充分考慮新能源企業可接受的棄風棄光的容忍度。“與其并不上網,合理棄一些風光也未嘗不可。”
針對國網“雙降”標準,河北省能源局相關人士也并不認同。該人士表示,今年冀北地區“雙降”指標微升,主要是因為新能源建設的規模擴大了,目前,冀北地區棄風、棄光率在全國范圍內仍處在較低水平,棄風棄光并不嚴重。
已獲政府多部門關注
企業、政府、國網,多方利益難以協調,僵持不下。但光伏企業遭受到的重大經濟損失,已經引起了河北省政府和國家能源相關部門的關注。
河北省能源局相關人士介紹,就光伏并網情況,省里已和電網公司、國家能源局進行了先期溝通和匯報。近日,國家審計署、國務院督查組也陸續進駐省內,了解和跟蹤事態發展。
“這個問題還是要盡快解決的。”上述省能源局人士解釋,“當前光伏企業最關心的兩個方面,一個是盡快并網;一個是希望享受上一年補貼電價,這些要求省政府都在積極協調。考慮到此次并網的實際情況,河北省希望以光伏企業申報國網驗收的日期為準,確定企業所享受的電價,不能因驗收工作的滯后和不力,再次影響這些企業的并網和收益。”
據記者了解,以電網驗收日期為準,在他省已有先例。針對2017年新能源并網新形勢,山東省物價局已率先正式發文,將根據國家能源局《關于調整2016年光伏發電建設規模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能新能[2016]383號)規定,光伏電站上網電價涉及投運時間認定的,山東省統一明確為電網企業并網驗收日期。
在采訪中,也有行業專家指出,冀北地區國網“6·28”的發文,有可能也并不是針對“6·30”光伏企業的集中并網,而是對冀北地區全年并網情況采取的應對措施。若如此,光伏企業將更加堪憂下半年的并網環境。
“企業對政府還是很有信心的,相信國家會協調、解決好這個問題。如果事情推進順利,希望我們的光伏項目在7月底能順利并網。”上述光伏電站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冀北地區29個光伏項目,共涉及全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幾百余家,從業人員數量數以萬計,影響巨大,相關事件的進展,本報將會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