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國家能源局就2017年上半年能源形勢召開新聞發布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朱明在會上指出,上半年我國光伏裝機達1.02億千瓦,繼續穩居世界第一。但我國光伏電價在全球排名中也居于高位。
“在很多國家,光伏電站的用地很便宜,甚至由政府免費提供。而國內地面電站的土地租金通常每平米在300-500元/年!甭』G能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李振國首先將高電價歸因于土地價格。他告訴記者,尤其是隨著分布式光伏的發展勢頭日盛,屋頂租金更是水漲船高!啊6·30’前,有的屋頂價格已經高到每平米每年10元,按這個價格計算,幾乎一半的收益都要用來支付屋頂租金。”
除租金高企之外,土地性質的確認也是困擾光伏行業的一大難題。根據國土資源部發布的《關于支持新產業新業態發展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用地的意見》,“光伏發電建設占用農用地的,所有用地部分均應按建設用地管理”。
而在高用電負荷的中東部地區,戈壁、荒地等尚未利用土地稀缺,多數光伏電站只能選擇在一般農用地上建設。有光伏企業負責人還向記者表示,很多項目通常在核準開建時仍不能明確土地性質,“最后就都按建設用地算。一個20兆瓦的農業光伏項目,僅此一項,新增的土地成本至少要2000萬以上!
對此,江蘇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秘書處主任周勇也表示,一方面很多企業照搬在西部建設電站的做法,忽略了中東部地區的土地問題,而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在執行過程中急功近利,急于收取土地資金,客觀上也導致了土地成本增加。
但如果占用林地,雖然在國家層面已經放開“林光互補”模式使用宜林地,但宜林地的使用成本也在水漲船高。根據財政部和國家林業局隨后聯合發布的《關于調整森林植被恢復費征收標準引導節約集約利用林地的通知》,光伏電站常見的宜林地植被恢復費從每平方米2元上漲到3元,林地、灌木林從每平方米3元提升至不低于6元。
此外,安置補償、征地補償、地面附著物補償等費用疊加,土地成本無形之中被繼續推高。
融資成本過高
土地問題叢生的同時,資金成本過高也成為困擾企業的又一難題。目前,在歐盟或者日本,很多光伏建設的資金使用年息約為2%左右,“在國內,根據企業的信用評級,一些AAA級央企的發債年息可以維持在約3%的水平,部分國有企業在6%左右,而綜合整個行業內的企業情況,資金使用年息通常要在7%-10%。而且,杠桿率、擔保力度等都有很大區別,對利率都有很大影響! 光伏億家副總裁馬弋崴進一步道出了資金成本上的比較差異。
即便能夠接受較高的年息水平,很多光伏企業仍面臨著“融資無門”的困境。一位不愿具名的光伏企業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很多商業銀行對光伏項目的資金投放“瞻前顧后”。“當時我想從江浙地區的一家銀行申請貸款,銀行說可以貸,但最少是8年,比基準利率高一些,但是電站建設期不提供資金,要等電站建成才能放款,可貸電站資產的70%,還要以‘60%+10%’的形式放款,最后的10%要等拿到國家補貼以后發放。即使是這樣的條件,銀行積極性也不是很高,最終不了了之!
而在分布式光伏方面,由于項目分散、產權主體多樣、運維專業性不足等多種原因,金融機構對“小型光伏貸”的態度更是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