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城市是經濟發展的核心,也是能源使用的主體。2015年,城市擁有全球超過一半的人口創造了約80%的GDP,城市能源消費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費的約三分之二,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排放總量的75%。預計到2050年,城市人口將達到全球三分之二,城市GDP將占全球85%左右。因此研究
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城市是經濟發展的核心,也是能源使用的主體。2015年,城市擁有全球超過一半的人口創造了約80%的GDP,城市能源消費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費的約三分之二,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排放總量的75%。預計到2050年,城市人口將達到全球三分之二,城市GDP將占全球85%左右。因此研究城市能源變革之路對于國家以及世界能源變革有重要意義。出于自身發展需要、環境標準要求等問題,國際上已有很多城市響應本國政策,制定并已經實施了本地能源變革戰略,其效果已反饋于城市發展。
城市文明依托經濟發展,經濟的發展最早依靠工業化得到快速增長,而工業的擴張主要是能源的占有度決定的。對于資源匱乏的城市或國家,能源大多依賴進口,將會極大地限制其自主性發展。
20世紀70年代前,丹麥能源消費99%依賴進口。1973年的石油危機促使丹麥意識到完全依賴進口化石能源,并將其作為唯一能源,將會萌生潛在威脅。之后丹麥一直致力于制定并逐步完善積極穩健并具有成本效益的能源政策,開展節能、優化制造產業,以及投資綠色能源技術。于2011年發布《能源戰略2050-從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走向綠色能源》,明確提出2050年完全擺脫化石能源,建立“綠色能源體系”,同時保證丹麥能源供應安全、人民就業增加。
作為丹麥王國的首都、最大的城市及最大的港口,哥本哈根市是能源消耗大市,也是國家能源戰略的積極踐行者。在國家大能源政策基礎下,形成“哥本哈根式”能源變革,主要行動有制定碳中和目標、大力推行風能和生物質能發電、實行分散式區域供熱和熱電聯產,以政府為首推廣節能建筑、鼓勵低碳綠色出行、推進低碳技術研發推廣、制定高稅能源使用政策和非政府組織大力推動等方面。哥本哈根市委還通過每年舉辦的“哥本哈根氣候措施”年會邀請多國代表共同探討城市氣候行動。在2008年,得益于環保方面的成績,哥本哈根被評選為“世界最佳城市”榜首。能源變革的順利進行,信心大增的哥本哈根市于2009年率先宣布,要在2025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零碳排放城市。
哥本哈根的能源戰略不但解決了能源供給、能源環保問題,同時通過一系列能源政策改變了消費者的能源意識,并通過能源技術帶動了經濟發展、就業率提高。以哥本哈根為代表的丹麥能源變革向世界展示了能源變革與經濟、環境協同發展的新篇章。
致力大氣治污的倫敦能源變革
在工業化時代,對于資源較豐富的城市或國家,其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為代價,以煤為主的化石能源大量燃燒產生的污染物對大氣以及生態產生嚴重影響,極大地降低了居民生活品質。
英國首都倫敦是眾所周知的工業重地。煤炭支撐了英國100多年的工業發展,成就了經濟大勢,也導致了慘烈的環境影響。19世紀的倫敦,煙霧飄蕩在整個城市的上空,震驚世界的“霧都劫難”讓倫敦再次舉世聞名,也給倫敦貼上了“霧都”的名片。英國政府痛定思痛,開始重視能源造成的大氣污染帶來的嚴重后果。1956年,英國政府首次頒布“清潔空氣法案”,作為世界上首部空氣污染防治法,主要提出改造用煤設備、設立地方政府補貼、調整能源結構等措施,空氣污染物減量初見成效,表明了政府的堅定決心。在之后的幾十年,政府陸續頒布了一系列政策,包括賦予地方政府更多權限、重視機動車污染、制定空氣質量標準、頒布環境法等,逐步完善大氣污染治理體系。2009年英國政府發布《英國清潔能源戰略白皮書—低碳經濟轉型計劃》提出英國2050年實現碳減排60%、電力行業全部去碳化的目標。
英國能源戰略賦予地方政府充分權限,2004年,倫敦積極出臺了《市長能源戰略》,之后開始啟動了一系列應對氣候變化的能源政策、百余個戰略性發展項目。并逐步擴大變革范圍,利用資源優勢促進可再生能源開發,關注分散式能源供給系統等。2000年至2006年,倫敦市人口增長10%,但二氧化碳排放量卻下降了6%。2010年倫敦政府根據國家戰略提出了《倫敦未來能源戰略的實現-市長能源戰略修正案》,提出2025年三大戰略目標,實現二氧化碳相對于1990年減排60%,建成高效、獨立、安全的能源供應體系,成為全球碳金融中心。在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期間,“史上最綠色”的奧運會使倫敦再次舉世聞名。
針對能源變革目標,英國全國上行下效,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各級政府積極響應。在制定能源戰略時,倫敦市充分考慮自身城市特點,積極發展清潔能源技術,發揮資源稟賦優勢大力發展風電,分行業制定根據碳減排目標,重點促進商業領域、民用住宅和交通領域的碳減排。并通過政府示范引導,促進公眾參與。在大氣污染治理上,倫敦市積極探索,不斷完善,向世界展示了一部振奮人心的能源變革史。
作者:張鈺 韓新陽 王林鈺 來源: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