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記者乘船進入淮南潘集區泥河鎮的一個6000畝的采煤沉陷區,內地規模最龐大的水上漂浮式太陽能電站于日前在這里完工并網發電,規模高達40MW。據悉,這個建在水面上的漂浮光伏電站,為全球最大的水面漂浮光伏電站。 近年來,淮南市委、市政府圍繞五大發展行動計劃,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突出能源及電網優勢,大力發
光伏+漁光農光提升經濟效益
為了充分利用光伏場區的土地資源,提高綜合效益,華西新能源古溝鄉溝北20MW光伏發電項目在光伏場區種植起了雜交構樹。
據了解,雜交構樹具備天然無抗、速生高產等優勢,可替代目前80%以上進口依存度的進口轉基因蛋白飼料原料。在種植構樹后,該項目可實現新能源發展、種植與養殖并舉、促進扶貧工作等方面的綜合效益,是實現農光互補的新型途徑之一,可以給當地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該發電項目投資1.6億,項目在建成后運行期25年內,預計總發電量5.8億度、年均2350萬度,可以節約標煤22.9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8.6萬噸。
和古溝鄉光伏發電項目一樣,謝家集區施家湖將光伏與漁業養殖相結合。謝家集區施家湖光伏項目采用了國際先進的單晶光伏組件,建成后可實現年發電量8334萬千瓦時。這里是施家湖灘圩區,土地性質為坑塘水面,在不改變土地性質的前提下,淮南中電公司將光伏和池塘養殖相結合,上層發電,地表的坑塘里進行水產養殖,預計一年可以產鮮活魚400多噸,年銷售收入660萬元。
光伏扶貧點亮貧困戶希望之光
實施光伏扶貧項目不僅能夠解決貧困戶用電問題,還可以幫助貧困戶增加收入,是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有效途徑之一。謝家集楊公鎮陳廟村70多歲的湯傳海因為肢體殘疾常年在家臥床。去年村里給湯傳海建了一個光伏電站,老人不出一分錢,一年可以增收三四千元,解決了迫在眉睫的生活問題。
據了解,為推進光伏扶貧工作,淮南市印發了《關于開展光伏扶貧工作的實施意見》,確定光伏扶貧目標,一個個陽光基站延伸著脫貧的希望:2016年至2018年,利用3年時間在全市建設光伏電站2.4萬千瓦左右;在全市選擇142個貧困村,每個村建設1座60千瓦左右的村級光伏電站;在全市選擇5300戶貧困戶,每戶建設1個3千瓦左右的戶用光伏項目。
截至目前,淮南市建成并網村級扶貧電站(含戶戶聯建)共626個,基本覆蓋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村;戶用光伏扶貧項目6735個;光伏扶貧合計裝機容量4.97萬千瓦,提前完成光伏扶貧總體目標及年度目標。
作者:汪喬 來源:中安在線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