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看來,戶用光伏發電就是一個“我搭錢搭人給你配套,然后你還搶我市場”的霸王餐
“每次局里開會,對于戶用光伏業務,領導都會著重強調一點,不能出現投訴。”只是不知道為什么,張山所在班組明顯增多的工作量,似乎卻并沒有被引起重視
“去年的時候,我們從省里要光伏并網計量表,200塊、300塊隨時要隨時取,然后今年有一個月突然就緊張了。有一次連續三個月才要來20塊,還不夠一個星期的實際用量。”
“這明顯就是供電局賠錢老百姓賺錢的事,是動了供電局的奶酪,等于是從供電局手里搶錢,人家打壓一下也沒什么說不過去。”
文/吳軍杰
“免費給你們配套改造,免費給你們安裝,然后你們自己發電還強賣給我們供電局。”一見面,華北地區某縣供電局負責光伏業務的張山(化名)就對《太陽能發電》雜志記者抱怨道。
張山所在的縣位于華北地區中部,人口稠密,光照條件處于二、三類資源區之間,屬于國內較好的光伏發電資源區。與國內諸多縣域供電局相似,他所在供電局的日常收入來源,除了售電,則是新建供電設施和變壓器增容等大客戶業務。
他的抱怨似乎也事出有因,因為光伏,他原本已經習慣了的工作和生活節奏幾乎都被打亂了
“好不容易都改智能電表不用抄表了,好嘛,現在不但要給你免費安裝,還要每個月給你查表,還要給你算賬,還要給你打錢。現場踏勘出方案去一趟、驗收去一趟、并網去一趟,每個月還要去抄表。我以前掙3000,現在還是掙3000,平白增加這么多工作,誰樂意啊。”
讓他更為不平的是,戶用光伏發電還是一個“我搭錢搭人給你配套,然后你還搶我市場”的霸王餐。
顯然,這位電網公司一線員工的感受,正折射出了基層供電系統在戶用光伏市場快速興起背景下面臨的某種尷尬境遇。
而對于擼起袖子準備在戶用市場大干一場的光伏企業來說,不知是否意識到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不能出現投訴”
自從接手光伏業務之后,張山班組明顯比此前忙碌了很多。原因來自兩方面,一是光伏業務量快速增加,二是人手緊張。
“從業務性質上來講,光伏業務與大客戶業務是一樣的,都屬于外部工程,也都涉及到現場勘察、出方案、走流程、驗收、合同歸檔等,整個流程走下來是一樣的。但大客戶班組有13個人,我們班組就2人,而光伏每星期的申報量肯定要比大客戶業務多。”
除了人員少,還因為人員年紀較大的緣故,張山班組在供電局內部被戲稱為“養老班組”。據說,周邊各縣供電局的情況也差不多類似。
不過,他肯定地告訴記者,電網公司內部對于戶用光伏的確十分重視,除了國家電網要求從業務受理到竣工驗收在42天內完成的硬性規定外,各級公司內部基本都有戶用光伏業務優先的要求。
而對于電網條件不足等問題,基層供電局也表現出了相當的重視,明確要求對不符合條件的電網即使整改也要給老百姓解決問題。只是,解決問題的周期可能比較長。“老百姓申請了,我們肯定會解決,但等電網改造,可能已經是半年、一年后了。”
“每次局里開會,對于戶用光伏業務,領導都會著重強調一點,不能出現投訴。”只是不知道為什么,張山班組明顯增多的工作量,似乎卻并沒有被引起重視。
“頭一年100多戶,我的工作量還好。然后是200戶、300戶,一點點累積下來工作量就很大了,可人手卻沒有增加,沒辦法,只能放緩一些工作的進度。”
另一方面,據張山介紹,還有一些原本應該管起來的工作,目前似乎也沒人管。
比如,地方脫硫標桿煤電價一旦調整,照理說就應該跟老百姓續簽合同,但這事兒根本就沒人管。張山說,雖然一般情況下他們都是及時按調整過后的價格執行,“但這明顯是個漏洞啊,價格上漲老百姓自然不會說什么,如果降價了呢?人家拿出合同來不就有問題了嗎?”
與此同時,一年一年簽的購售電合同,也是一個巨大的工作量。“現在幾百戶的量還好說,后期一旦放量了怎么辦?”
一邊是工作進度放緩,一邊是新增業務速度在加快,兩邊一擠壓,新申報項目的處理周期自然就被拉長了。
據介紹,目前張山所在縣的戶用光伏并網業務已經積壓了100多戶,“如果按照國網規定的42天,這些項目已全部超期。”
好在的是,“這方面的工作不納入激效考核”。
作者:吳軍杰 來源:太陽能發電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