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數據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多晶硅價格延續上漲走勢,那么,受“6•30”搶裝潮、美國“201”案等會對多晶硅及光伏市場產生哪些影響?2017年多晶硅后市又將是什么樣的?下面隨小編一起一探究竟。
本期關注
►多晶硅價格增速先急后緩
►多晶硅企業輪線檢修,復產產能補供應
三、自韓國進口量持續高位,德國進口量日漸增加
根據海關最新數據統計,2017年8月份我國多晶硅進口量再創歷史新高,達到16141噸,環比增加17.7%,同比增加38.6%,比 2017年6月份歷史高點還高出8.9%。2017年截止8月份,八個月單月進口量都在萬噸以上,其中有五個月單月進口量都超過1.2萬噸,1-8月份累計進口多晶硅10268 噸,同比增加8.5%。導致多晶硅進口量持續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從韓國進口量居高不下。8月份從韓國進口量為6453噸,環比增加22.2%,同比大幅增加14.3%,占8月份總進口量的40.0%,占韓國月總產能的94.4%,即幾乎全部產出供往中國。1-8月份累計自韓國進口量達到46583噸, 占累計總進口量的45.4%。
第二,從德國進口量一路飆升再創新高。8月份從德國進口多晶硅為5409噸,占進口總量的33.5%,環比增加 14.1%,比1-8月累計月均進口量高出36.6%!這可能與瓦克在美國的2萬噸/年多晶硅陸續出量有關,美國生產的多晶硅難以進入中國市場,所以瓦克在德國生產的多晶硅則幾乎全量進入中國,其他地區的市場需求量則從美國出貨,因此海關數據中從德國的進口量持續增加。但是9月份瓦克美國工廠發生爆炸事故,或許德國出貨中有部分硅料將分到其他地區,9月份進入中國的硅料有減少的可能。
第三,從美國按保稅區倉儲方式進口不減。8月份美國進口多晶硅量為751噸,占總進口量的4.7%,環比增加 20.7%,其中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占比達73.5%,同時加工貿易進口量中90.9%通過“保稅區倉儲”的方式進入。1-8 月份累計從美國進口5840噸,其中按“保稅區倉儲”的方式進口在加工貿易進口量中占比達到86.7%。
綜上,自韓國進口量長期維持高位,德國進口量日漸增加,以及自美國按加工貿易方式占絕對主導,是導致總進口量持續維持高位的主要因素。
圖3 2016年8月-2017年8月多晶硅進口量及進口均價示意圖 數據來源:海關
圖4 2017年1-8月累計從各地區進口量占比 數據來源:海關
四、“6•30”后再現搶裝潮,美國“201”案塵埃未定
“6•30”后再現搶裝潮
一直以來,光伏行業都在“超預期發展”,同時占有朝陽性和戰略性優勢, 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并將長期保持。“630”節點帶動了上半年光伏搶裝潮, 第三季度則在領跑者、光伏扶貧、分布式項目和透支美國市場的支持下,再現搶裝潮。中電聯行業發展與環境資源部發布的最新《2017年1-8月份電力工業運行簡況》統計顯示:1-8 月,全國基建新增太陽能發電38.28GW,比上年同期多投產16.49GW。而1-7月,全國新增太陽能裝機34.92GW,即單8月份太陽能新增裝機容量達到3.36GW。
隨著新一批領跑者計劃和前沿技術應用基地的推進,不論是硅片還是電池片環節,高效 PERC 電池和金剛線切割硅片都將因能夠有效節省生產成本而迅速成為主流,然而短期內產能無法滿足訂單,則導致市場供不應求。到年底前的四個月時間內,平均每個月按2GW安裝計算,2017年全年裝機將超過45GW,若分布式補貼政策進一步明朗,年底將再現搶裝潮,全年裝機將再創新高。
美國“201”案塵埃未定
9月22日,美國“201”調查做出損害裁決,美方認定進口光伏產品大量增加是造成美國內產業嚴重損害的實質原因,并將研究對進口產品采取限制措施。加拿大、新加坡可能享有豁免,因此業者搶著出貨美國的沖勁有限,目前僅有原先就已排定要在十月中之前出貨美國的第三地廠家仍按原本計劃生產,中國大陸產能考慮到風險或將延后啟動出貨。
2017年上半年,我國對美國光伏組件出口額同比下降96.6%,對德國同比下降96.3%,對荷蘭同比下降73.7%;而對印度出口額同比增長67.3%,對巴西出口額同比增長117.9%,對墨西哥同比增長284.7%。在此基礎上,海關統計,2017年上半年,我國對美國光伏出口占光伏出口總量的比重不到1%。從市場格局來講,近幾年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2016年亞洲已經當之無愧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而且新增市場占到三分之二,歐洲市場已經萎縮到9%,美國條款的限制對中國光伏影響甚微。但從中國光伏海外布局的角度來看,由于歐美頻繁對國內光伏企業發起反傾銷調查,國內眾多光伏企業紛紛在越南、泰國、印尼等東南亞國家建廠,美國啟動的“201”調查,將殃及中國光伏企業在海外的產能布局。
但本案塵埃尚未最終落定,“201”條款申訴步驟顯示,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在做出肯定性損害裁決后,需將其提交給總統,并由總統做出是否采取救濟措施的最終決定。措施形式可包括提高關稅、實施配額、貿易調整援助以及上述任何措施的組合。
五、多晶硅后市預測
從年初到9月底,國內多晶硅均價12.99萬元/噸,相比去年同期小幅上漲1.5%。未來預期:需求方面,進入第四季度后,第二批領跑者基地、光伏扶貧等項目、各省指標的陸續發放以及分布式補貼即將調整等政策繼續刺激終端需求, 以及由于金剛線切割硅片和黑硅電池片新技術帶來的成本下降后對下游消費形成的側面刺激,具體表現為下游鑄拉晶企業采購意向較為明朗,部分企業已開始洽談11月份訂單。供應方面,十月份新特、大全、南玻、神舟、國電均有檢修計劃,國內供應將有所減少。因此在終端需求穩定,供應減少的情況下,預計未來一個月之內,多晶硅價格仍可獲支撐。四季度若沒有新光伏補貼政策到位,多晶硅價格或因終端需求的降溫而有所回落,低點大約在12-13萬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