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能源的持續擴容與綠色經濟的大力發展,未來將成為驅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力之一。
十八大以來,我國能源結構顯著優化,為推動能源革命、保護生態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去年底,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5.7億千瓦,約占全部電力裝機的35%;非化石能源利用量占到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13.3%,比20
降低能耗潛力巨大
中國目前在節能產品的使用上,還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中國的中央空調市場規模一年達到700億元,但節能中央空調(達到國家一級能效的)占比在3%左右,不超過5%。”海爾集團公司空調產品集團中央空調事業部總經理楊寶林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
楊寶林舉例說:“珠海某五星級酒店采用磁懸浮熱回收節能解決方案后,每年節省用電量50.4萬千瓦時,節省電費43萬元。酒店的中央空調能耗占酒店能耗的40%~60%,而電費占運營成本的30%——中央空調的電費對酒店的收益至關重要,這些節省的電費都是酒店的純利潤。”
節能空調行業的現狀,是節能產品市場的一個縮影,我國在提高能源效率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以萬元GDP能耗全國最低的北京為例,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北京萬元GDP能耗0.2835噸標煤,同比下降4.79%;萬元GDP水耗為15.8立方米,同比下降4.79%。
北京市統計局能源與資源統計處處長周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北京能源利用率雖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能源效率方面,北京萬元GDP能耗是紐約州的1.5倍,是東京的5.9倍,北京的節能降耗還有進一步提升空間;從能源使用結構來講,通過煤改電、煤改氣的推進,北京在全國來講較為優化,2016年煤炭能源消費比例為9.8%,一些先進國家煤炭消費比例在5%以下;可再生能源方面,要加大利用比重,2016年北京可再生能源占比6%,發達國家在10%以上,德國接近20%。”周銳說。
圖片來源:前瞻網
當“綠色”與“創新、協調、開放、共享”一起被定位為“發展理念”,貫穿于“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和環節時,綠色發展有望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中國人民大學生態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曹明弟認為,強化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就要減少單位產出的物質消耗,提高經濟發展的綠色含量。
曹明弟曾撰文稱,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提高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節礦標準;推行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園區循環式改造,推動把傳統的“資源—產品—廢棄物”的線性增長模式轉變為物質閉環流動的可持續發展系統;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動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加強儲能和智能電網建設,提高電動車產業化水平,提高建筑節能標準,實施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實現碳排放的主動有效控制。
《規劃》表示,“十三五”時期,通過不斷完善可再生能源扶持政策, 創新可再生能源發展方式和優化發展布局,加快促進可再生能源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進一步擴大可再生能源應用規模,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推動我國能源結構優化升級。
作者:董鑫 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