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2017年的晶硅光伏制造端,超過60吉瓦產能的多晶技術路線的看點無疑更多、更引人注目。金剛線切多晶、傳統砂漿機改金剛線切片機、鋼線細線化、黑硅技術、多晶PERC、類單晶、薄片、大尺寸硅片等等,相關話題以及更加細分的工藝技術討論充滿全年的各種行業會議! 《渲凶畲蟮淖兓,莫過于金剛線切多晶技術的快速推廣。由于
多晶硅片端降本增效潛力不小
憑借金剛線切多晶在今年的發力,多晶在硅片切割技術方面大大縮小了與單晶的技術應用差距。數據顯示,相比之前的砂線切割,金剛線切多晶機臺生產效率提升50%以上,單位硅耗降低20%以上,垂直制造成本可降低26%以上,是近年來最重要的降本措施。據報道,硅片龍頭保利協鑫目前已改造完成60%以上的金剛線切多晶產能,預計年底前金剛線切片產能占比將超過90%。
王栩生表示,金剛線切多晶技術仍有降本空間,主要取決于鋼線細線化和硅片薄片化兩個因素。與會專家指出,薄片的問題不在于切割端,而在于電池組件工藝術配套,提升良率。“從技術角度看,可以薄到110-120微米,相對于當前180-200微米左右的硅片厚度仍有很大進步空間”,王琪表示。
鑒于金剛線切多晶大量推廣,與會專家一致看好黑硅技術的產業化。孫杰表示,干法黑硅效率提升更高,雖然目前設備進口高昂,但未來有望提升性價比。王栩生則指出,濕法黑硅被證明更具性價比,添加劑是過渡性臨時措施。未來黑硅制絨應該和原有的堿制絨工序整合,更增多晶性價比。
黑硅技術另一大優點是與高效PERC技術的高度匹配。汪晨指出,由于“背鈍化”和“黑硅陷光”的“完美”結合,多晶黑硅疊加PERC技術后可得到額外收益,效率比普通多晶PERC高出0.4%,實現了“1+1>2”的效果。汪晨表示,與砂線切+普通電池工藝的單位成本(單位:元/瓦)相比,金剛線切多晶+濕法黑硅+PERC的電池制造成本僅為其92.7%,而金剛線切多晶+添加劑制絨+PERC則為其93.5%,性價比進一步凸顯。
對于多晶技術的后續發展,與會專家表示樂觀。王琪表示,金剛線切片、PERC等等在單晶上率先運用的技術,已經被證明也可以在多晶技術上獲得產業化應用,多晶的高效率已經和單晶只有0.7個百分點的差距,而以前這個差距在1.5-2個百分點。至于組件端,目前各家都有相應的半片技術儲備,可以解決更高功率的問題。
單多晶價差或將重新拉大
金剛線切割技術在多晶領域的快速推廣,將單多晶在切片端的加工成本重新拉回到相同水平。汪晨表示,未來,細線化對單晶和多晶的挑戰是一樣的,對專用機和改造機而言也是如此。對當前的多晶改造機而言,金剛線細線化需要解決的主要是鋼線本身的技術指標和成本,以及鑄錠和拉晶品質優化等問題。隨著相關工藝技術水平的提升,多晶鑄錠改善硬質點、降雜提質,未來鋼線將從70微米逐步過渡到到60微米再到50微米,現有改造機臺將完全能夠兼容,個別指標甚至超過專用機。
王栩生的報告顯示,單晶拉棒的單位硅錠耗電約為75KWh/Kg,而多晶鑄錠的單位耗電約為12KWh/Kg,相差數倍之多。長晶環節的電耗是單晶、多晶產品成本差異的主要因素。保利協鑫汪晨博士報告的數據看,多晶鑄錠技術在提升效率方面,在提產降本方面日趨成熟,提升空間也還不小。在切片端技術水平相當、加工成本接近的情況下,單晶、多晶在長晶環節的成本差距可能將再次凸顯。在目前效率技術水平下,從投資光伏電站的回報率測算,單晶組件比多晶組件價格差小于0.05元/瓦的情況下具備性價比優勢,價差高過0.05元/瓦則多晶組件更具性價比優勢,而在硅片端的性價比差值是0.6元/片。
呂錦標將金剛線切多晶的快速推廣稱為多晶龍頭企業間對接新技術、新工藝的經典案例。他表示,今年金剛線切割機臺的快速改造,不僅促進了相關生產配套的國產化,更促進了黑硅技術的產業化。金剛線改造后釋放了大量產能,促使硅片降本,“擁有60吉瓦產能的多晶集體的合縱連橫,說明多晶陣營的力量在快速集結”,呂錦標表示。
作者: 來源:EnergyTrend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