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發布研報稱,保利協鑫能源(03800)為全球多晶硅+硅片龍頭,多晶硅硅料業務穩步向好,新能源電站業務增長靚麗! C構預測2017-19年凈利潤為27.86億/30.65億/31.45億元,EPS為0.15/0.16/0.17元,對應PE為7/6/6倍,認為公司估值目前處于歷史較低水平,行業平均估值2018年PE為1
硅料附加值高,盡享行業紅利
從利潤分配來看,上游利潤回升,中游競爭激烈,下游收益穩定。多晶硅環節由于生產技術復雜、投產周期長,具有較高的進入壁壘,導致競爭格局穩健,利潤較高;而下游電站收益由于國家補貼且根據成本保障基本的投資回報,收益也很穩定;但中游電池和組件由于進入門檻較低,劇烈擴張迅速導致產能過剩,競爭較為激烈,收益相對較低。同時,由于上游集中度高,導致中游議價能力相對較弱,利潤受到擠壓。
硅料需求量居高不下,但自給率僅為56.82%,仍有進口替代空間。隨著光伏市場需求上升、成本下降,預計硅料需求量將保持上漲趨勢。
根據Energy Trend,全球太陽能產業最上游端的硅料有80%以上在中國加工為硅片,隨著全球光伏裝機規模持續增長,國內硅料需求將保持增長。但我國硅料產量僅占全球產量的50%左右,國產多晶硅無法滿足下游需要,硅料進口需求持續較高。
2016年我國硅料進口量約14.10萬噸,同比增長8.55%,其中,從韓國、德國、美國分別進口7.00萬噸、3.57萬噸、0.56萬噸,占比分別為49.7%、25.3%、4.0%。2017年H1硅料進口量達7.28萬噸。
我們預計全球2017、2018、2019年新增裝機80GW、90GW、100GW,中國組件占比80%,組件生產企業的平均單瓦硅耗量約4.9g/W,2017年我國硅料市場需求量約為35萬噸,即使考慮金剛線替代硅耗量下降至4.5g/W,則需求量仍達到32萬噸,進口替代空間較大,對于像保利協鑫這樣的全球領先硅料廠商來說,無疑是潛在市場。
國內企業硅料生產成本下降,提升了國產硅料的競爭優勢。與國際上在化工廠基礎上建設的硅料生產企業相比,國內企業多為跨界進入,且開始生產時間較短,在工藝循環上與國際廠家相差較多,具有較大的成本差距。
近年來隨著冷氫化改良西門子工藝技術的提升,技改去瓶頸等措施的實施,以及先進企業通過布局產能在低電價區域,國內企業的硅料生產成本大幅降低,部分先進企業的完全生產成本已經降低到了7萬元/噸以下,大大增強了國產硅料的競爭優勢。
金剛線+黑硅+PERC帶動多晶復蘇
目前,我國多晶硅硅錠的主流切割方式依然是砂漿鋼線切割技術。在金剛線應用于單晶硅切割后,多晶領域金剛線切割的試驗也一直在推進,但始終未能進行大范圍推廣,關鍵原因有兩個:
一、多晶硅晶體含有硬點與雜質,導致切割斷線概率增加;
二、金剛線切割多晶后,硅片表面損傷層淺,后續制絨工藝出現困難,影響電池發電效率。
自2016年起,新型“制絨”技術如干法黑硅技術、濕法黑硅技術以及新型添加劑制絨技術取得良好突破,2017年至今這些技術的逐漸成熟穩定使得金剛線切割多晶影響電池效率的主要障礙得到解決,金剛線切多晶硅硅片的技術推廣呈現井噴式發展。
與此同時,通過PERC技術(一種有效提高電池效率的技術)與黑硅技術的疊加整合,多晶硅電池的轉換效率得到極大提升,再加上金剛線切割的低成本高效優勢,多晶產品競爭力得到大幅增強。黑硅制絨方式+PERC技術+金剛線達到1+1+1>3的優勢。
目前,行業正加速推進多晶硅“金剛線切割+黑硅制絨+PERC”模式的應用,以提高多晶電池產品的效率且大幅度降低成本。眾多企業的實踐表明,PERC、黑硅制絨技術、金剛線切割多晶硅片的結合可以達到技術互補,從成本、電流、電壓多處入手,聯合實現多晶硅電池轉化效率的更大幅度提升。而且,多晶效率的進步是在沒有增加成本的基礎上,金剛線切技術的大規模推廣基本抵消了黑硅和PERC技術增加的成本。根據測算,多晶黑硅PERC與單晶PERC電池轉換效率相差0.7%左右,但是成本卻相差近1元/片,多晶性價比優勢明顯,反攻大潮迅速開啟。
綜上所述,目前是多晶電池發展的重要契機,有望重奪市場占有率。同時硅料是光伏產業鏈附加值最高的環節,資產規模大門檻高,公司作為多晶硅料和硅片龍頭企業,市場地位顯著,盡享行業紅利。
作者: 來源:智通財經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