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光伏照亮山水點亮人心
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形成四項經驗,示范先進技術
“光伏”,照亮了山水,更點亮了人心。
“荒山種地是靠天吃飯。種啥也不行,種過樹,活不了,連最耐活的柏樹也活不了!敝袟l山腳下的水峪村黨支部副書記孫偉生說,“光伏基地搞起來,現在大伙的日子可是有奔頭了”。
2800多人的水峪村常住人口1000多人,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就有731人。今年4月,芮城光伏領跑者示范基地啟動,村里的1700多畝荒山以每年每畝70元的價格流轉給了光伏企業,山腳下的旱地每畝也有了400元的年租金收入。
光伏領跑技術基地項目的實施將為芮城人民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增加財政收入。實現年產值12億元,增加財政收入1.5億元;提高農民收入。光伏項目建設流轉土地租金及油牡丹種植勞務費用,可為沿山農民年增收1600萬余元,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助推金融業發展。參建企業投資資金可擴展當地金融部門存貸業務,助推縣內金融業發展;帶動旅游業發展,助推全域旅游業的發展。
芮城縣委書記董旭光說,“大力發展綠色能源,順應國家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國家能源局、省發改委能把這么好的大項目放在芮城,作為縣級示范區我們一定要全力以赴、盡職盡責,建設好國家示范區,給黨和人民交一份滿意的答卷”。通過推進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芮城建成了光伏先進技術示范基地、農林光互補示范基地、觀光旅游示范基地,在推動縣域生態保護、產業轉型、農民增收的同時,形成了四方面的經驗探索:創造了芮城速度,彰顯了芮城特色,打造了芮城環境,形成了芮城精神。
未來,芮城將以光伏領跑技術基地為依托,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到2020年,全縣光伏發電總容量達到135萬千瓦以上,碳年均減排量達200萬噸,芮城光伏領跑技術基地終將以全國光伏先進技術示范基地、農林光互補示范基地、光伏旅游示范基地為引領而不斷發展壯大。
鏈接
芮城四方面經驗探索
創造了芮城速度。項目2016年6月3日獲批,9月24日簽約,12月23日開工建設。2017年9月23日實現全面并網,在全國第二批八大光伏基地中勇爭第一,特別是220kV匯集站是第一個也是唯一 一個由國家電網投資建設的匯集電站,開工建設至竣工投運,歷時100天,刷新了電站建設新記錄。
彰顯了芮城特色。充分挖掘縣域特點,利用荒山荒坡地和一面陽坡的地理優勢,將荒山石山變成了金山銀山;農林光互補一體化推進,開啟了產業融合發展和土地綜合利用新模式。
打造了芮城環境。面對工期緊,任務重,縣長張建軍要求各職能部門“當好施工隊長、不做甩手掌柜,多到一線解決問題、少在后方指手畫腳,多為項目提供服務、少為部門爭取利益”,掀起了創造“六最”營商環境的熱潮,實現了2萬余畝土地兩個月之內全面流轉,工期建設“零阻工”的奇跡。
形成了芮城精神。項目建設過程中,全體參與者夜以繼日,風雨無阻。以“特別能學習、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特別能戰斗”的精神,在芮城歷史上書寫了光輝燦爛的篇章,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