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玩意兒悄悄“爬”上海安縣里的一些廠房和鄉村地區居民家屋頂,一場圍繞屋頂展開的爭奪戰也由此打響。
海安縣,江蘇省南通市下轄縣城之一,東臨黃海,擁有豐富的日照和風能資源。這個距離上海約2個小時車程的江海小城,被一條編號為328的國道穿境而過,連接著該縣的內陸與沿海。2016年下半年,一種新事物悄悄“爬”上海安縣里的一些廠房和鄉村地區居民家的屋頂,一場圍繞屋頂展開的爭奪戰也由此打響。
1.
老韓家在角斜鎮——海安縣最東邊且接壤黃海的小鎮,是聞名全國的“紅旗民兵團”所在地。如今,角斜鎮已經更名為老壩港濱海新區。
驅車前去老韓家需駛入328國道,進入老壩港濱海新區地界時,國道兩側的路燈發生了一些變化——每根燈桿上部位置突然添置了一塊太陽能電池板與一個小型風力發電機組。
老韓其實一點也不老,年齡大概40歲出頭,但他高于常人的發際線卻顯示出其已經涉世不淺。今年3月份之前,老韓還在上海與別人合伙開設有關企業管理培訓的培訓班,這份經歷使他練就了能說會道的口才。“上半年在與同鄉閑聊時得知家里出現了一種叫戶用光伏的東西,當時就眼前一亮,覺得肯定有發展前途,于是4月份就回來了,開始找人了解情況。”老韓向記者介紹,“現在大家都說我是轉行轉得最成功的。”
老韓已經放棄了培訓班的工作,他的新身份是海安同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同盛新能源)在海安東部地區的代理負責人,負責推廣該公司生產的戶用光伏系統。海安縣下設10個區鎮。當地人口頭上卻習慣以東、西來劃分,包括老壩港濱海新區等在內的4個區鎮都是當地人口中的“海安東”。“海安東”被當地人視作整個縣里比較有錢的地區。這部分地區的居民多建以兩層小樓居住,并且該地區聚集了整個海安縣絕大部分廠房。
與老韓寒暄幾句后,記者便跟隨他進行入戶回訪。“你來的時間也恰好,今天下午我正好要做回訪,索性就帶你看看,裝了的人說得肯定比我給你講的真實。”老韓笑了,笑容中透著一份自信。
鄉間小路有時不太好走,通往第一戶人家的大部分道路貫穿在田地間,只要一不留神,車輪就有可能側滑。而老韓顯然很熟悉這段路,他不僅完全不用全程緊繃地盯著路況,還時不時指向車窗外,“你看,這種斜屋頂就很適合裝戶用光伏系統,那種屋頂需要借助支架才能裝。”在老韓眼里,一個又一個屋頂仿佛一座又一座小金礦,只是現在這些金礦還在“沉睡”。
戶用光伏系統在海安出現有一年多的時間,記者一路上發現,這種系統的安裝率還算不上高。有時候,10多戶人家中才會出現一兩家人在自家屋頂上安裝。老韓表示,戶用光伏系統在這里還算是新東西,雖然去年下半年就已經出現在海安,可很多人現在對它并不了解。“目前我總共做了約35戶人家,他們的系統都已經并網了,另外還有20多戶本月才能并網。”老韓告訴記者,“其實海安東邊的人對像風啊、光啊能發電并不陌生,你們來的路上也會注意到那條國道的路燈也裝了太陽能發電系統了吧。”
老韓繼續轉變口氣,“現在情況比上半年好多了,咨詢的人越來越多。”
2017年是國內分布式光伏迎來爆發性發展的一年。來自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國內分布式光伏電站新增裝機量為15.3GW,同比增長4倍之多。然而,這一瘋狂增長的數據很大程度來自于工商業屋頂分布式電站和國家扶貧項目的助推,居民戶用光伏市場裝機量占比并不高。
有數據顯示,國內戶用市場當前的開發程度不足2%。廣州三晶電氣股份有限公司(835613.OC)總經理歐陽家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估算,全國居民戶用光伏系統2016年的安裝數量約為15萬套。“今年年初至今新增安裝約40萬套,以平均每套7kw測算,今年的規模應該約2.8GW。”但歐陽家淦指出,現在國內戶用市場的開發程度還很低,但潛力巨大。他預測,2018年全國居民戶用光伏系統新增安裝數量或達到60萬套至80萬套。
知名咨詢機構IHS Markit前高級分析師謝鋒也告訴記者,“國內現在戶用光伏市場的發展程度不高,目前發展比較好的地方包括浙江、山東、安徽、河北等地。”他同樣認為,目前市場還在起步階段,兩年后會初步形成市場。
2.
大概15分鐘的車程后,記者隨老韓來到了回訪的第一戶人家。女主人夏曉紅熱情地接待了老韓與記者。“我們家是今年9月份與他(老韓)簽訂合同,花了8萬塊裝了10KW,差不多10月份并網,現在使用了一個多月了。”
夏曉紅可以在手機端實時看到運行情況
夏曉紅向記者展示了一個手機應用,在這個應用上可清晰地看到她家戶用系統并網以來的發電量和收益。記者看到,自并網以來,夏曉紅家的戶用系統累計發電1100度,實現收益876.02元。走訪當日,受制于天氣原因,該系統當天僅發電14.8度,實現收益12元。老韓提醒記者,“你現在看到她們家的收益只是賣電這塊兒的,還有補貼這塊兒的會單獨打到另一個賬戶去,每個月28號左右結算。”
當記者詢問為什么想要給自家安裝戶用光伏系統時,夏曉紅直言不諱,“能賺錢啊!”
“能賺錢”的確是老韓在向當地居民推廣戶用光伏系統時必須要傳達到的重點,除此之外,他還要告訴對方使用戶用光伏系統還能省電費。這樣的宣傳來自于戶用光伏發電系統較為獨特的上網模式。
目前,我國戶用光伏系統的上網模式為兩種:“自發自用、余電上網”與“全額上網”。“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下,發電系統所產生的電力一部分由戶主自己使用,多余的電量饋入電網。而“全額上網”模式下,戶主將系統所產生的全部電量賣給電網。兩種上網模式所形成的發電收入構成也有所差異。
以夏曉紅家為例,海安地區目前采用前一種上網模式,根據對應地計算方式,夏曉紅家的發電收受益由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發電補貼,根據國家相應政策,分布式光伏電站所發電量可享受0.42元/度的補貼;第二部分為余電上網,即根據當地脫硫煤電0.39元/度的價格賣給電網;第三部分是節約電費,即發電系統產生的部分電量供自家免費使用。
用書面語言來表述夏曉紅口中的“能賺錢”,即是戶用光伏系統可視作一種理財產品。夏曉紅家10KW規模的戶用系統每年發電量約11000度,運營25年預計可產生20多萬元的收益,并在9年左右的時間可實現投資成本的回收。
記者了解到,包括同盛新能源在內的戶用光伏企業在進行產品推廣時均會強調系統的收益功能:“25年穩定收益”“每天躺著也能賺錢”“年化收益率超12%”等均是常見的廣告語。
盡管戶用光伏系統能帶來豐厚的收益,是一個不錯的投資理財產品,但老韓在實際推廣時仍遇到了不少磕磕絆絆。
老韓呷了一口煙,“咱們海安東邊家里的男性很多都出去打工了,只有留下婦女、兒童或老一輩來看家,因此,一下次讓她們拿出7、8萬塊錢裝這個戶用光伏系統,她們是沒辦法決定的。”老韓還說到,“每逢重要的節假日是我業務最繁忙的時間,戶主們都回來了,但像她家(夏曉紅)這樣能一次性付完錢的人不多,就算有些人家里有這個錢,他一時間也不愿意信。”
作者:曹恩惠 來源:界面新聞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