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勇在京宣布,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印發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電力行業)》(以下簡稱《方案》)。《方案》印發標志著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完成了總體設計,并正式啟動。 張勇說,方案明確了我國碳市場建設的指導思想和主要原則,明確了將
“企業要發現差異,做差異化選擇”
澎湃新聞:全國碳市場啟動之后還有哪些工作要做?
李俊峰:首先,七大行業雖然目前沒有被納入,但也要開始積累數據,也要進行填報、進行測算。我們希望到“十三五”結束的時候,2020年,八大重點排放行業全部納入全國碳市場系統。
同時七個交易試點還要繼續原來的工作,它要繼續試點,它不是試運行,其它地區的碳市場則成熟一個納入一個,做到穩中求進。在試運行階段,試點地區碳市場和全國碳市場在配額、登記系統等方面要逐步統一,最終成為統一的交易體系。
澎湃新聞:在節能減碳中,我們有很多類似的政策,比如綠證交易、用能權交易,未來如何協調?
李俊峰:綠色證書交易、用能權交易,還有排污權交易等,我們政府應該協調這些問題,盡可能地減少企業的重復計算、重復交易。這也是全國碳市場試運行期間肯定要解決的一些問題,都是同一個政府部門發出的不同指令,要協調和協商解決問題。
澎湃新聞:你剛剛講到很多碳市場建設者和管理者需要考慮的問題,那么對于企業來說,他們應該做一些什么準備?
李俊峰:企業有幾方面工作要做。首先要樹立通過市場機制來促進減排的意識,一方面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減排,同時也可以通過市場確定差異化的選擇。
假如說企業沒有能力減排,就可以通過碳市場購買配額以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這就要做出判斷,是不是比自己減排的代價更小,如果成本更低,那可以選擇購買配額實現減排目的;當然也可以鼓勵企業,加大技術進步力度,取得額外的技術轉讓和配額轉讓的效益,從而可以更好地促進技術進步。有差異才有交易,才有市場,大家要發現自己的差異。你和別人的差異在什么地方?你的優勢是什么?你的缺點是什么?用你的優勢來彌補你的缺陷,取得共同進步。
另外,國家有總量控制目標,總量控制目標會越來越嚴格,這就給企業的節能技術進步提供了方向。比如說2030年碳排放總量達峰,達峰之后,排放總量可能要逐步下降,對不同行業會有不同的指標要求,進而推動這些行業的轉型。比如說山東,就這么多配額,那么這個地區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可能就要慢慢地被淘汰出局。總之,通過市場導向向企業發出減排和交易的信號。
作者:盧夢君 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