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使懸崖百丈高,猶有光伏俏。俏也爭寸光,只把民來報。”
“懸崖村”裝上了光伏電站!
艱難爬過17段2500-2600步鋼梯,站在山頂上迎著凜冽冷風,汗流浹背的中興能源民生光伏項目四川巡檢運維人員付偉華仿開國領袖毛主席《卜算子.詠梅》吟詠而出,此時落差800米懸崖帶來的恐高感,還有長時間背負20-30斤重工
(中興能源2名工作人員小心注視著腳下,生怕因路滑而橫生枝節。)
(中興能源紅衣工作人員一絲不茍的在做檢修、測試,同事打著手電在給他照明。)
惠民無悔
“我們在四川所做的離網電站項目,大多處于經濟相對落后的偏遠山區,你想啊,這些地方搭設電網成本太高,施工難度也大,建光伏電站是解決無電問題的一大經濟適用方式吧。”問及為什么不在這些偏遠山區拉電網,中興能源工程師付偉華回應說。
說到電站施工、測試、維護過程中所遇困難和艱險,尤殿強對筆者打開了話匣子。
“我不怕路險,就怕項目集中又要趕工期,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經過半天的顛簸到才能到施工地點,再往山上扛設備,接著安裝測試,太陽快下山時開始返程,到達駐地就快半夜了,簡單吃過一口飯,第二天還要早起趕工,如此反復少則半月,多則半月,我覺得這對身體是個很大的挑戰。”
即使又險又苦又累,承建單位一線員工仍熱情高漲。在他們看來,做一件有益于當地人民的事,哪怕有千難萬險也得攻克。
“當時,我們做項目的時候,看到很多偏遠山村沒有電,照明還停留在竹油、煤油、蠟燭階段,農民辛苦耕種收獲的農產品賣不出去,貯藏、保鮮、初加工仍要靠土方法、靠人力,生活水平和商品流通還比較滯后。我就決心一定要把項目做好,盡快給他們通上電。”
“當你看到與你父母一樣和藹可親的老者,與你子女一般天真懵懂的兒童,與你年紀相仿、樸實淳厚的兄弟姐妹,他們還處于無電的生活當中,這時候你內心深處就會迸發出做好每個細節的強烈責任心和一往無前的工作沖動。有時,我們就會有這樣一種體會,這份工作的意義已超離了工作掙錢養家的層面。”性格憨厚直爽的尤殿強補充道。
建站難 運維更難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讓關系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民生工程落地,在險絕天下的蜀山上建設光伏扶貧電站委實是一件難事。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建站難,運維更難。建站通常是一次性工作,多則一個月時間就可結束。運維則不然,這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的專業工程,對承建方和一線工作人員都是不小的考驗。
“我們做電站運維的,得長年累月的盯著,但能讓老百姓用上電,保障持續的電力供應,特別是保證他們能在大年三十晚上,闔家團圓、其樂融融的一起收看央視春晚,我們爬個山,累一點兒,都不算什么。年輕嗎?體力無極限!“對于長年爬山涉水,風里來雨里去的工作方式,問及這些年做運維的體會,年輕的尤殿強早已將各種苦與累化作了每攀山頂那一刻的云淡風清。
“其實,我是比較幸福的,一是我生活在縣城,長年有電,有工作和收入保障,二是我沒有劃到阿土列爾村,這個“懸崖村”的電站運維工作挑戰更大,危險系數更高。您現在看到是72段鋼梯,之前到村上運維,要負重爬72段藤梯,” 尤殿強補充說。
為有光明多壯志
《孟子·梁惠王上》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無幼以及人幼。新時期下,黨中央始終將民生工程建設擺在頭等大事來抓,將解決“三州三區”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列為黨和國家必需要解決的一項重大任務,讓全國各族人民平等分享經濟建設和改革的紅利,電力普惠和民主化首當其沖。
種種事實表明,得益于國家電網的“村村通”工程,中興能源等企業離網電站工程,四川等省區到2015年已基本解決了273萬無電人口用電問題。以四川為例 ,諸如阿土列爾等“懸崖村”因為文明之源——電力的到來,正在釋放出新的活力,釀發出新的脫貧致富商機。
為有光明多壯志,光伏脫貧換新顏。走下阿土列爾村,走下四川一個個“懸崖村”,走下……回望峰巒疊嶂的群山,放眼曲折幽深的溝壑,陽光澤射下的小山村是何等的溫暖熱火?那些名不見傳的光伏人又是何等的可愛可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