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被譽為“中國煤都”,為國家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煤礦關停潮之后,當地通過發展光伏產業,讓采煤沉降區重新煥發出了生機,同時也給沒有煤炭資源的非采礦區的村民帶來了變化。
光伏發電變身金太陽農民脫貧有指望
天鎮縣位于山西省東北端,地處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這里海
百村光伏扶貧電站建成120個貧困村村村受益
段家溝村除了發展戶用屋頂光伏扶貧電站外,天鎮縣利用荒山荒坡,采取“公司+電站+貧困村+貧困戶”的管理模式集中連片建設“百村光伏扶貧電站”項目,將項目收益統一分配返還貧困村,實現了全縣120個貧困村,村村擁有光伏扶貧電站,村村能從光伏扶貧項目中獲益。
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光伏扶貧領導小組成員龐愛:現在各個村里面把光伏扶貧的收益拿來分了幾塊進行使用,一個就是村里邊的公益事業,還有一個就是村里面的公益崗位,還有一個就是深度貧困戶,直接給他資金補助,這樣解決貧困村,貧困戶的問題了。
段家溝村村支部書記王濟星介紹說,去年村里從天鎮縣“百村光伏扶貧電站”項目中分到了8萬元,這筆錢是村集體自成立以來,最大一筆收入。
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段家溝村村支部書記 王濟星: 重大疾病、重殘的發放3000元,孤寡老人、無勞動能力發放1500元,為貧困戶大學生獎勵500到3000元。
這筆錢給村集體帶來的改變是巨大的,以前想辦辦不成的事情,如今可以順利解決,大大增強了村集體在村民中的號召力,堅定了村民對脫貧工作的信心。
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扶貧辦駐村工作隊隊長孫成:光伏扶貧項目落地段家溝村,通過分戶式和村集中光伏電站的兩種模式,收入疊加到貧苦戶,每年每戶三到四千元左右的收入,對于2016年剛剛完成了脫貧工作的段家溝村來說,這筆收入將對鞏固脫貧工作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截至目前,天鎮縣實施光伏扶貧電站52MW,預計年發電7800萬度,年收益2050萬元,惠及全縣深度貧困人口4090戶。大同市依托“光伏領跑者基地”項目,使大山深處的村民擺脫了貧困,見到了致富的曙光,使1687平方公里荒蕪多年的采煤沉陷區重新煥發了活力,這里蛻變成為了我國光伏產業先進技術聚集地,新技術示范實踐地。
山西大同光伏發電監測服務中心,是整個光伏基地的‘最強大腦’,用大數據技術管理著整個‘領跑者’基地。據統計大同“光伏領跑者基地項目”于2016年6月30日并網發電以來,一年半的時間,已經累計發電23.9億度,創造產值近22億元。大基地、新技術的規模化應用,使我國光伏行業進入先進技術規模化應用階段。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燦:國家需求以后,帶動這個光伏產業不斷的革新,不斷的創新,使得成本也不斷的下降,競爭力不斷的增強,這個帶動了,將來的市場不光是中國,還擴大到世界上去。
根據《大同市光伏扶貧“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光伏發展規模為400萬千瓦,光伏扶貧項目也將繼續擴大,總規模將達到192萬千瓦,是原來基礎的3倍。
山西省大同市發展改革委主任王明生:從目前來看光伏基地的建設,是老百姓,首先是真真切切的有了一個穩定的收益,但這我認為它是初級的,僅僅它是穩定,大同的產業的轉型,從比較傳統的低端的煤炭的開采向新能源的轉型,真真切切的把產業結構調整過來,到時候我感覺老百姓這種生活,訴求就會得到穩定高質量的提升。
半小時觀察:從黑到綠的華麗轉身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實施好“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
光伏發電保護了環境,給采煤沉陷區、貧困山區農民帶去了財富。它的成功不僅僅體現在技術層面,更重要的是它運用了以市場為主的手段,充分調動相關各方的積極性,實現了多方的共贏,這種思路值得借鑒。
作者: 來源:央視新聞
責任編輯:wutongyufg